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戴震早年对朱熹学术的评判——以戴震《毛诗补传》与朱熹《诗集传》为例 戴震(约公元1290年-公元1368年)是明朝初期著名的文学家、战略家和文学理论家,他对朱熹学术的评判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以戴震的《毛诗补传》和朱熹的《诗集传》为例,探讨戴震早年对朱熹学术的评判。 首先,戴震对朱熹学术的评判主要体现在对《诗经》的研究上。朱熹在《诗集传》中对《诗经》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注释,对于诗经的各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然而,戴震在《毛诗补传》中对朱熹的研究进行了反驳和补充。他认为朱熹的注解过于偏重于思想和哲学层面,忽略了诗经本身的音韵和诗词特点。他认为朱熹在理解诗经时过于注重对诗句的理论解释,而忽略了诗经作为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戴震主张要将对文学作品的研究与美学相结合,注重对诗经的音韵、格律和词义等方面的研究。 其次,戴震对朱熹学术的评判还体现在对经学传统的看法上。朱熹是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以对《四书》的研究著称。他认为要通过对经典的研读和理解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戴震对朱熹的这种传统经学观点持有异议。他认为经学应当与时俱进,不能僵化地遵循经典的解释。在《毛诗补传》中,戴震提出了“诗经的解释与时俱进”的观点,主张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来解读诗经,不能一味地固守经学传统。 此外,戴震对朱熹学术的评判还体现在对文学理论的思考上。朱熹是中国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诗以事情为本,尤重思想意义”的观点。他认为诗歌的核心在于表达一种思想、情感或境界。然而,戴震对朱熹的这种观点予以否定。他认为诗歌不仅仅是表达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诗歌本身的形式和艺术性。在《毛诗补传》中,戴震提出了“诗必以美为本”的观点,主张要将诗歌的审美价值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仅仅追求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 综上所述,戴震对朱熹学术的评判主要体现在对《诗经》的研究、对经学传统的看法以及对文学理论的思考上。他认为朱熹的研究过于注重理论解释,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他对朱熹的经学传统观点持有异议,主张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解读经典;他对朱熹的文学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主张将诗歌的审美价值放在第一位。这些评判展示了戴震在早年对朱熹学术的独到见解和批判精神,对中国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