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运动和力》单元复习 肖慈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节《二力平衡》。 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等有关知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揭示了“机械运动”和“力”两种物理现象内在的联系,不论对于学生初中物理后续的学习还是将来高中物理学习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属于初中阶段力学基础。复习课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所熟悉的内容,不易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充满乐趣,往往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因素都给复习课带来一定难度。但是通过深入理解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准确解释生活中典型实例等等方法,都将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复习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二力平衡条件,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探索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能懂得“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与受到外力之间关系,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力的图示的训练和斜面小车的实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1:物体受合力不为零的力的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中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 教学难点: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中运动状态和受力分析。 教学准备:乒乓球、课件、粉笔、直尺、有电风扇的多媒体教室、学 案。 教学过程 (一)第一建:初建(新旧贯通) 知识回顾,学生解答 什么是力?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设置障碍,引出新知 力与运动有什么关系呢? 方法: 问题教学法 设计意图: (1)对于复习课而言,时间更加宝贵,要求留大量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而问题教学法短小精干,过渡轻松,直奔主题。 设计力的定义和三要素的问题是为后面的作图和受力分析打下基础,是本节课力和运动关系的两大线索之一。 “创造始于问题”,课堂提问若能很好的运用,能帮助学生走进新课程,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物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非常强,初建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 (二)第二建:共建(突破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 1:自主复习 (1)出示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复习提纲: @为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主要用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 @如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自身的知识弱点,合理分配时间,自主复习。 (3)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复习进度情况,对进度迟缓或者迅速学生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 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而言,其对知识的归纳概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直接归纳出章节重点内容,便于学生明白看书要求,而不是漫无目的。 自主复习便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而随机应变,达到生生都有所提高。 教师也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指导。 2:引导交流 (1)学生小组内交流,初步解决在自主复习环节所遇到的问题。 (2)教师随堂指导,收集代表性问题(如运动的物体失去一切外力后,是静止状态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决独特问题(如个别学生问物体做圆周运动受力吗?受力又有哪些呢?)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复习提纲,并解决收集的代表性问题。 (4)教师板书 牛顿第一定律 不受力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受力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加速 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减速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加强同学间的情感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教师随堂指导,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便于因材施教,也能够及时准确的解决学生的问题。 教师板书便于突破重难点,提醒学生本课堂学习的方向,同时引出本课的第二大线索“运动”。 “为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主要用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先感性认识物体在不同水平面运动距离不同,再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从而获得规律,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突破难点 (1)出示精选例题,学生解答。 例1: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 (2)教师引导梳理整合运动和力的关系,使知识从理解到运用的转变。 设计意图:(1)本复习单元选择了两节,相比较而言,《二力平衡》学生困惑点更多,所以此节只精选了一个练习。(2)本练习高度整合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时不可草草了事,一定要每一个选项详细分析。(3)在分析时,采用了创设情景法,问题证明法,选择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希望本节知识点所有学生可以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