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研究——基于消费者网购意愿视角的分析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生鲜农产品网购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然而,与传统实体店不同的是,生鲜农产品在线交易涉及到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定价策略。本文基于消费者网购意愿的视角,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探讨了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的特点和挑战。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网购的定价策略有着明显的偏好和矛盾,同时也存在价格感知、信任度、品牌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并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网购的信任度。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消费者意愿;价格感知;品牌认知 一、介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生鲜农产品网购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市场的新趋势。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可以方便地购买到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从而满足了他们对于健康、安全和便捷的需求。然而,与传统的实体店不同,生鲜农产品网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定价策略。 定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决策,它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关系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对于生鲜农产品网购来说,定价策略更为关键,因为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较高,同时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特点也会对定价策略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的特点 1.价格弹性较小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较低。即使价格上涨,消费者也会选择继续购买,因为他们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的需求不容忽视。 2.差异化定价策略 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产品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例如,对于高端消费群体,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生鲜农产品和增值服务来提高价格,并增强品牌认知度。 3.透明化定价策略 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采取透明化的定价策略,以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通过明确的定价标准和价格信息公示,消费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加购买的意愿。 三、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的影响 1.价格感知 消费者对于产品价格的感知会影响到他们的购买意愿。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感知不仅取决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与他们的个人偏好和需求有关。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提高购买意愿。 2.信任度 对于生鲜农产品网购来说,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度是影响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诚信度和品牌认知是信任度的重要方面。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从而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 3.品牌认知 品牌认知对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有重要影响。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知名度高、信誉好的品牌产品,因为他们相信这些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牌认知,从而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 四、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的建议 1.综合考虑消费者需求和企业资源制定定价策略 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企业应该综合考虑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感知和需求,从而确定产品的定价区间和差异化策略。 2.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 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加强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牌认知。通过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信誉度,企业可以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 3.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 消费者对于企业的信任度是影响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信任度。 五、结论 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策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消费者的需求、企业的资源和产品的特点。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和分析,可以发现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网购定价有着明显的偏好和矛盾,同时也存在价格感知、信任度、品牌认知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满意度,生鲜农产品网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并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高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网购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王晓娜,王琳,蔡丽丽.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与产业集聚.商业经济学刊,2017(15):15-18. 2.傅新宇,倪梦莹.电子商务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的影响.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1):71-73. 3.朱宇婷,舒闻蕉.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模式研究.现代商业,2016(5):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