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探索与研究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沈小芳sygzsxf@126.com 摘要:信息技术课程不同于原先的计算机课程,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本文结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对此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案例 新课程标准将“研究性学习”明确纳入课程计划,要求从教学时间和教学观念上加以保证。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切实改变呆板的教学格局,使学生形成对知识主动探究、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以回应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时代呼唤。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实施应以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世界,偏注科学世界的倾向,改变传统教学,鼓励学生亲身实践,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为主旨的。它充分尊重学生生活、学生探究的本能和兴趣,给予其主体性发挥的广阔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更为深层的价值追求是使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层次上复归学生的本性。高中信息技术课无论从学科本身的前沿性还是注重学生操作的教学传统而言,都应该响应新课标号召,率先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学习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甚至可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社会生产、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活动中去。 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它强调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问题解决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学会解决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学习有关的实际问题。 从新课程标准对本课程的上述论证不难看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发与实施研究性学习有以下特点: 1、现实性。现实性是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而言的。从本质上说,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说是指向信息技术手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生活日益趋向网络化,计算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工作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教学着眼于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几乎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就给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2、开放性。网络是开放的,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和技术手段也是开放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课的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布置、完成的方式和成果的表达都具有开放的特征。我们不必也不能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去完成同样的课题,我们只能指明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鼓励学生充分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甚至自学课程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去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最大优势。 3、前沿性。信息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教材总是落后于学科的发展的,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容不得哪怕是及其短暂的落后,所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发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尤其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前沿性。一方面,教师要随时注意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并不断整和到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进行最新成果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学生运用教材和课程以外的方法和技术解决问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根据上述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发和实施的认识,我们不难得出在指导学生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研究性学习的开发要注意结合实际,可以结合学校的活动和社会的热点,也可以结合其它学科的知识完成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施中要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知识探寻中孕育一种课题意识,反思探寻的途径并将其迁移到更广阔的学习领域。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对其他的领域发生兴趣,产生出新的问题和新的价值观。尽管这些主题并不符合正在进行的课题要求,但它却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应该及时捕捉学生的探究动向,充分肯定这些生成性主题的产生价值。因为随时发掘新的探求题材正是研究性学习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的源泉。所以,研究性学习的预设要富有弹性,随着活动的向前发展而不断地作出调整和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