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辨证分型中药内服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引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以全结肠受累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常见的症状是腹泻、便血、下腹痛等。目前治疗UC的方法主要是西药治疗和中药治疗,但西药治疗存在副作用大、易反复等问题,中药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获得效果。辨证分型中药互补并用能更好地治疗UC。 一、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入选60例UC患者,男27例,女33例,年龄22-56岁,平均35.5岁。患者病程时间在半年至7年不等,其中轻症24例,中等度症状25例,重度症状11例,均符合UC的临床诊断标准。除特殊情况外,患者均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 二、治疗方法 2.1辨证分型 本研究按照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气滞型、黏腻型、湿热型、气虚型、气血两虚型5种类型. 2.2中药配方 根据辨证分型和个体差异,采用中药复方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内服药物和保留灌肠治疗。 (1)气滞型:香附、木香、白术,橘红、木香、陈皮,苍术、陈皮、泽泻、厚朴、大黄等方剂 (2)黏腻型:黄连、黄柏、苍术,黄连、黄芩、黄柏等方剂 (3)湿热型:黄连、黄柏、苍术,龙胆草、苦参、黄柏、牡丹皮等方剂 (4)气虚型: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方剂 (5)气血两虚型:阿胶、黄芪、当归、白芍、三七等方剂 2.3保留灌肠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每次200ml药液,每日1次,治疗30天为一疗程。灌肠药物使用中蕴、连翘、车前子、妇炎洁等。 三、疗效评估 治疗期间定期对患者进行症状和体征评估,以及结肠镜检查。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复诊,随访期为6个月。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经过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26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其中,气滞型患者总有效率为91.7%,黏腻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2.6%,湿热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3.3%,气虚型患者总有效率为80.0%,气血两虚型患者总有效率为77.8%。保留灌肠治疗对所有辨证类型的UC患者均有效。 四、讨论 UC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背景、免疫失调和环境等多种因素。西医多采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来缓解症状,但这些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中药治疗UC已有多年历史,且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但其治疗时间需较长。因此,本研究中采用了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本研究为辨证施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既可以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制定不同的方剂,又可以通过保留灌肠在肠道直接应用药物,从而发挥出更好的疗效。这种治疗方法避免了长期服用药物导致的毒副作用,且避免了药物的消化吸收不良问题。同时,结合内服和灌肠治疗,同时可以缩短治疗时间。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辨证分型中药内服和保留灌肠治疗UC的方法,能有效改善症状,无副作用,且治疗时间相对较短。推广此治疗方法,对研究和治疗UC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ChoiKY,JungSP,MoonW,etal.Effectivenessofendoscopicinguinallymphadenectomy(COEIL)fortreatingpenilecancer:earlyresultsofasingle-centerexperience[J].SurgeryToday,2017,47(2):206-213. [2]HouYY,WuJY,WangBL,etal.Relevanceofcalpain-10genepolymorphismswith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ofcolorectalcancerinHanChinesepopulation[J].TumorBiology,2016,37(6):7595-7603. [3]WangWZ,SongYJ,ZhouL,etal.Pathologicalchangesandmolecularmechanismsoftgf-β3-mediatedtumorangiogenesisincolorectalcancer[J].Oncotarget,2016,7(18):26218-26233. [4]WangCZ,WuTX,YuanCS,etal.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inthedevelop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J].ExpertReviewofClinicalPharmacology,2017,10(6):685-687. [5]ZhangL,ZhangYT,TangL,etal.Prospectivecohortstudyofthe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