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于普通高校排球选项课中的实验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 摘要:本文以宁夏大学排球选项课为研究对象,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和实验,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来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抛锚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抛锚式教学;排球选项课;学习兴趣;科研素质;团队协作 一、引言 排球作为一项普及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广泛受到高校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许多高校为了满足学生的诉求,开设了排球选项课程。然而,在高校排球选项课的教学实践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科研活动,无法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受限,难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引入了抛锚式教学模式,旨在探讨抛锚式教学在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应用和效果,并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抛锚式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主要倡导“学生中心、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教学理念。抛锚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通过研究和解决真实的问题,积累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抛锚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贴近实际:抛锚式教学强调真实的问题和情境,能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问题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2)学习动机高:通过问题的引入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 (3)自主学习:抛锚式教学倡导自主学习,学生在团队中协调分工,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和方法。 (4)团队合作:抛锚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协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三、抛锚式教学模式运用于高校排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 1.选取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宁夏大学排球选项课(以下简称排球课)为研究对象。 2.实验过程 本研究采用抛锚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确定一个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然后向其他小组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充当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①确定问题:每个小组先自行讨论和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一个问题。 ②收集资料:各小组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梳理。 ③组织展示:每组就其研究内容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④总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进行分组总结和个人反思。 3.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来收集数据。 ①问卷调查: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科研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估。 ②观察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系统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和评估。 四、实验结果分析 1.学习兴趣的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本研究引入抛锚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明显的提高,在问题选择、资料查找、等环节,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结束后,问卷显示92.8%的学生表示对排球课程的学习非常感兴趣。 2.科研素质的提升 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对现有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和深化。在资料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方案等环节,学生对科研方法和思路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和了解,科研素质明显提高。调查结果显示,88.2%的学生认为抛锚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 3.团队协作能力的增强 学生在抛锚式教学过程中必须协同完成任务,通过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增强了自我意识和归属感。调查结果显示,86.4%的学生认为抛锚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通过抛锚式教学模式,将高校排球选项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科研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奠定了基础。然而,抛锚式教学模式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学生的自主性和纪律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其次,教师要平衡好指导和监督的力度,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最后,需要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胡丹涛.抛锚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2015(22):91-92. [2]安列军,周新平.抛锚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现代计算机,2016,12(4):127-129. [3]穆珂,方璐.抛锚式教学在高等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大学数学,2017,3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