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PLC法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HPLC法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研究 摘要: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产生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它在葡萄酒中的含量被认为与其保健功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用于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分离度、选择性和灵敏度。通过该方法,我们成功地确定了不同类型的酒样品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并对其含量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红葡萄酒中的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显著高于白葡萄酒和啤酒。本研究为酒类产品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准确的方法。 关键词:HPLC,白藜芦醇,顺式白藜芦醇,反式白藜芦醇,葡萄酒 引言: 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是一种重要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许多食物和植物中,如葡萄、黑醋栗、红莓等。它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衰老、抗癌等。白藜芦醇在葡萄酒中的含量相对较高,被广泛认为是葡萄酒具有保健功效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葡萄酒中,白藜芦醇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分别是顺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和反式白藜芦醇(Cis-resveratrol)。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两种形式的白藜芦醇在生物活性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准确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对于深入了解其保健功效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 本研究采用HPLC方法测定酒样品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首先,选择合适的色谱柱(C18),并优化流动相和梯度洗脱条件,以实现对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分离。接下来,使用紫外检测器监测目标化合物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进行峰面积计算。通过对标准品的测定,建立外标法的线性方程,从而确定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 结果: 在本研究中,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HPLC方法。通过对标准品的测定,我们得到了顺、反式白藜芦醇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0.0327x+0.0424和y=0.0412x+0.0276,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2和0.9987。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酒样品的测定,我们发现红葡萄酒中的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显著高于白葡萄酒和啤酒。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对白藜芦醇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讨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地开发了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含量的HPLC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分离度和选择性,可以满足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准确测定需求。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酒样品的分析,我们发现红葡萄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酒。这可能与红葡萄酒中存在的多酚类化合物较高的含量有关。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对白藜芦醇含量也会产生影响。这些结果对于深入了解酒类产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差异以及其保健功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开发了一种HPLC方法,用于测定酒中顺、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该方法具有高分离度、灵敏度和选择性,并且在实际样品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酒样品的测定,我们发现红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酒。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对白藜芦醇含量也会产生影响。这些结果为酒类产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方便、准确的方法,并且为进一步研究其保健功效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O.V.Shevtsova,A.I.Shevtsova,R.Stefek.Resveratrolpretreatmentmodifiesradiosensitivityofhumanendothelialcells.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ationBiology,2011,87:889-903. 2.A.J.Da-Silvaetal.EffectofResveratrolonPlateletActivationInducedbyPAF,ThrombinandCollageninWholeBlood.PreventiveMedicine,2011,52:58-64. 3.M.Yilmazetal.ResveratrolFreeandResveratrolBoundtoSaccharomycescerevisiaeYeastCellsReducetheInfluxofCadmiumintoHumanCaco-2Cells.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2009,57:7274-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