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影响研究 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企业创新成为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品。而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然而,要实现开放式创新,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高活性的知识场。本文将研究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以知识为核心的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知识创新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开放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模式,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知识和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已经在许多企业中被广泛应用。然而,要实现开放式创新,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具有高活性的知识场。因此,研究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通过分析知识场活性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开放式创新的实践和效果,以及相关研究的成果,深入探讨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为企业提供实施有效开放式创新的指导和借鉴。 二、知识场活性的概念与特征 2.1知识场的概念 知识场是指一种个体、组织或社区之间协同工作和学习的创新空间,是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的平台。在知识场中,通过知识的交流和协同,个体和组织可以共同开展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效率。 2.2知识场活性的特征 知识场活性是指知识场中的个体和组织积极参与知识创造和共享,促进知识的流动和转化,提高知识的价值和应用效果。其特征包括:开放性、多样性、互动性和动态性。 三、开放式创新的概念与实践 3.1开放式创新的概念 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基于外部资源和知识共享的创新模式。它提倡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创新活动,通过开放和共享的方式获得外部的创新资源和知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3.2开放式创新的实践 实践表明,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知识和资源,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创新策略和方向,加快创新的速度和效果。同时,开放式创新还可以扩大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降低创新的风险和成本。 四、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4.1知识场活性提供了多样化的创新资源和知识 知识场活性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和协同,提供了丰富的创新资源和知识,为开放式创新提供了基础。 4.2知识场活性促进了开放式创新的协同和合作 知识场活性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在开放式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和互动,可以共同解决问题,推动创新活动的实施。 4.3知识场活性提高了企业创新的效能和效率 知识场活性可以改善创新的效能和效率,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绩效。通过知识的流动和转化,可以加快创新的速度和效果。 五、策略建议 5.1建立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机制和文化 企业应建立一种开放式创新的组织机制和文化,鼓励员工参与知识场活性,促进知识的共享和转化。 5.2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与沟通 企业应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和沟通,积极开展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创新的效能和效率。 5.3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创新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六、结论 通过对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知识场活性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为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绩效,企业应建立一个具有高活性的知识场,加强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与沟通,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蒋艳红,何亚东.知识场活性与组织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20,41(9):214-219. [2]杨骁,杨德章.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启示[J].科研管理,2019,40(1):1-8. [3]ChesbroughH.W.Openinnovation:Thenewimperativeforcreatingandprofitingfromtechnology[M].HarvardBusinessPress,2003. [4]WitzemanA,VandecarJR.Openinnovationandknowledgeflow:Someimplicationsforgovernment[J].PublicPerformance&ManagementReview,2014,37(1):11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