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社会认知: 物理认知(美好河山,世间万物)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新生儿的注意 1.新生儿定向反射 2.注意的指标: (1)觉醒状态 (2)习惯化 (3)心率变化 (4)瞳孔扩大 (5)吮吸抑制 婴儿的知觉吸吮行为:记录婴儿吸吮频率,当有声音强化是,频率高。过一会频率降低,呈现新的声音,频率高。说明婴儿能够听出二个声音的差别 身体反应:心率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重复出现某一刺激时,婴儿的兴趣逐渐下降,当呈现新刺激时,兴趣出现,这表明婴儿具备再认记忆能力。 虽然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柔弱,但其实很多知觉能力都已经完全地发展好了,如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但偏偏有一样,出乎一般父母的想当然,远远没有发育充分,那就是视觉。那看起来明亮亮的滴溜溜转的小眼睛,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成熟。婴儿眼里看到的世界是什么的模样?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视觉发展:2个月视觉发展:3个月视觉发展:6个月新生婴儿视物的最佳距离就是母亲自然抱起他在怀里时,母亲的眼睛到他的眼睛的距离,大约20厘米,太远或太近就更看不清楚了。新生儿已经有视觉偏好了新生儿注意的选择性(偏好)深度知觉——空间知觉实验表明:E.吉布森和R.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结果9名婴儿拒绝离开中间板。虽然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这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然而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因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度的存在,这一点毫无疑问的。“通常他们能透过深的一侧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爬向浅滩。一些婴儿用手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拒绝爬过去。” 3-4个月初步形成远近和大小的知觉听觉胎儿听到了什么? 子宫内环境的记录:植入子宫的麦克风,发现来自外环境的一些声音(噪音,母亲附近对话伙伴的言语声)——最清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新生儿听觉的偏好:语音知觉:婴儿喜欢听什么?婴儿的非社会认知——物理知识感知运动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1.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2.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个月)3.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月~9月)例如一个多彩的响铃,响铃摇动发出声响引起婴儿目光寻找或追踪。这样的活动重复数次后,婴儿就会主动地用手去抓或是用脚去踢挂在摇蓝上的响铃。显然可以看出,婴儿已从偶然地无目的摇动玩具过渡到了有目的地反复摇动玩具,智慧动作开始萌芽。但这一阶段目的与手段的分化尚不完全、不明确。4.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2个月)如儿童拉成人的手,把手移向他自己够不着的玩具方向,或者要成人揭开盖着玩具的布。这表明儿童在作出这些动作之前已有取得物体(玩具)的意向。随着这类动作的增多,儿童运用各动作格式之间的配合更加灵活,并能运用不同的动作格式来对付遇到的新事物,就象以后能运用概念来了解事物一样,婴儿用抓、推、敲、打等多种动作来认识事物。表现出对新的环境的适应。儿童的行动开始符合智慧活动的要求。不过这阶段婴儿只会运用同化格式中已有的动作格式,还不会创造或发现新的动作顺应世界。 5.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例如婴儿想得到放在床上枕头上的一个玩具,他伸出手去抓却够不着,想求助爸爸妈妈可又不在身边,他继续用手去抓,偶然地他抓住了枕头,拉枕头过程中带动了玩具,于是婴儿通过偶然地抓拉枕头得到了玩具。以后婴儿再看见放在枕头上的玩具,就会熟练地先拉枕头再取玩具。这是智慧动作的一大进步。但儿童不是自己想出这样的办法,他的发现是来源于偶然的动作中。 6.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例如把儿童玩的链条放在火柴盒内,如果盒子打开不大,链条能看得见却无法用手拿出,儿童于是便会把盒子翻来覆去看,或用手指伸进缝道去拿,如手指也伸不进去,这时他便会停止动作,眼睛看着盒子,嘴巴一张一合做了好几次这样的动作之后突然他用手拉开盒子口取得了链条。在这个动作中,儿童的一张一合的动作表明儿童在头脑里用内化了的动作模仿火柴盒被拉开的情形,只是他的表象能力还差,必须借助外部的动作来表示。这个拉开火柴盒的动作是儿童"想出来的"。当然儿童此前看过父母类似的动作,而正是这种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标志着儿童智力已从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皮亚杰关于客体恒常性的实验年龄稍大的儿童则不同,当处于类似的实验情景时,儿童能够爬过遮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