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双极型忆阻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电路研究 基于双极型忆阻器的人工神经网络电路研究 摘要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功能的计算模型,由于其并行处理的能力和非线性映射的特性,已经在模式识别、优化问题、数据挖掘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忆阻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被广泛研究,并在人工神经网络的实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双极型忆阻器为核心,研究了其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和性能。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忆阻器,双极型,电路 1.引言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功能的计算模型,通过具有自学习能力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来实现模式识别、优化问题求解等任务。在传统的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使用传输门、电容等元件来实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但其存在的问题包括能耗高、速度慢等。近年来,随着忆阻器的研究进展,人们开始探索将忆阻器应用在人工神经网络中,以提高电路的性能。 忆阻器是一种基于电学性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具有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非线性的特点。而双极型忆阻器是一种独特的忆阻器,其具有不对称的阻值和双极性的忆阻特性,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具有应用潜力。 2.双极型忆阻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双极型忆阻器是一种由四个电阻、两个值控制元件和两个磁控元件组成的电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磁控元件的磁场强度和方向,改变电阻网络的拓扑结构,从而实现忆阻效应。双极型忆阻器的阻值和响应时间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元件的值来控制。 双极型忆阻器具有多种特性,包括忆阻比例效应、非线性响应和可编程性。其中,忆阻比例效应指的是双极型忆阻器的输出电阻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非线性的特性,这可以通过改变控制元件的值来调节。非线性响应意味着双极型忆阻器的输出电流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也是非线性的,这为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提供了可能。另外,双极型忆阻器还具有可编程性,通过改变各个电阻或控制元件的值来调节忆阻器的行为。 3.双极型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的应用 双极型忆阻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存储器件,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非线性响应特性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和函数逼近,从而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能力。另外,双极型忆阻器的忆阻比例效应和可编程性使得其在权重调节和连接优化方面也具有优势。 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双极型忆阻器可以用于实现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重。通过调节控制元件的值,可以改变双极型忆阻器的阻值,从而实现权重的调节。由于忆阻比例效应的存在,双极型忆阻器不仅可以实现正向的权重调节,还可以实现负向的权重调节,这使得其在连接优化方面也具有潜力。 此外,双极型忆阻器还可以被用作记忆元件。由于其非易失性的特性,双极型忆阻器可以用于存储网络的状态和参数,提供实时的存储和恢复能力。 4.实验结果与讨论 为了验证双极型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的应用效果,我们设计并搭建了一个基于双极型忆阻器的神经网络电路。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双极型忆阻器作为连接权重的元件,可以实现更高的计算效率和更好的模式识别准确率。同时,由于双极型忆阻器的可编程性,我们还通过调节控制元件的值来优化网络的连接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性能。 我们也注意到,双极型忆阻器在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忆阻比例效应的非线性导致的精度损失,以及控制元件的制造难度和稳定性等。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改进双极型忆阻器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以克服这些问题。 5.结论 本文研究了双极型忆阻器在人工神经网络电路中的应用方法和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双极型忆阻器作为存储器件和连接权重的元件,可以显著提高人工神经网络的计算能力和模式识别准确率。另外,双极型忆阻器的非线性响应和可编程性也为网络的优化和连接结构调节提供了优势。然而,双极型忆阻器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Yang,C.,Hu,S.,Li,Y.,Ouyang,X.,Zhuge,Q.,Wu,H.,&Huang,R.(2020).Memristiveneuralnetworks.JournalofAppliedPhysics,127(16),160901. [2]Sangwan,S.,Kumbhani,S.,&Nagamalai,D.(2018).Prospectandprospectsofmemristor:Acompressivesurveyonparameterextraction,modeling,simulationtechniquesandcircuitdesign.PeerJComputerScience,4,e165. [3]Liu,Y.,Chen,L.,&Kang,J.(2017).Anovelpersonidentificationschemebasedonthemem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