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目标:【概述】第一节针灸治疗标准补虚泻实基本概念《灵枢·经脉》: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2.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二、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即热性病证治疗标准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手法宜轻而快,能够不留针或针用泻法,以清泻热毒。三、治病求本1.急则治标2.缓则治本3.标本同治在临床上标本关系是十分复杂,标本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临证时,要注意掌握标本转化规律,方便一直抓住疾病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四、三因制宜小结:第二节针灸治疗作用一、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治疗方法二、调和阴阳三、扶正祛邪小结:第三节针灸处方一、穴位选择1.近部选穴2.远部选穴3.辨证对症选穴(二)配穴方法1.按经脉配穴法2.按部位配穴法二、刺灸法选择2.操作方法选择3.治疗时机选择小结:配穴方法.按经脉配穴法上下配穴法:是指将腰部以上腧穴和腰部以下 腧穴配合应用方法。刺灸法选择第四节特定穴应用一、五输穴临床应用《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经脉之气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同,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浅深不一样,其含有作用也不一样。 五输穴不但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含有本身五行属性。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阴阳五行学说归类。1.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取2.按五行生克关系选取另外,还可用相表里经子母穴进行补泻。 如肺实证,取相表里手阳明经子穴二 间,因二间属荥水、泻之可用于肺实证; 肺虚证,可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因曲 池属合土,补之可用于肺虚证。 以上两法常同时应用,以加强疗效。 另外,《难经·七十五难》指出“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治疗方法。3.按时选取二、原穴、络穴临床应用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腧穴,也 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十二经脉各有1个络 穴,皆位于肘、膝关节以下。 原络穴临床应用:先病者为主,则取其原穴,后病者为客,则取其络穴,如肺经先病,则取其原穴太渊为主,大肠经后病,则取其络穴偏历为客。反之,大肠经先病,肺经后病,则取大肠经原穴合谷为主,肺经络穴列缺为客。三、背俞穴、募穴临床应用俞募穴临床应用: 诊疗疾病 治疗疾病 (1)俞、募穴单独应用 (2)俞、募穴配伍应用 俞、募穴区分关键点 四、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五、八会穴内容和应用八会穴表 脏会腑会气会血会筋会脉会骨会髓会 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绝骨六、郄穴临床应用七、下合穴临床应用另外,在临床上也常依据疼痛位置选取下合穴。比如:八、交会穴临床应用小结: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8个腧穴,临床含有主治奇经病证作用。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腧穴。临床含有治疗本经和交会经病证作用。一、填空题二、单项选择题4.手少阴心经荥穴是() A.少冲B.中冲C.关冲D.少府E.少泽 5.以下穴位中不属郄穴是() A.会宗B.温溜C.梁丘D.跗阳E.大钟 6.三焦下合穴在() A.胃经上B.胆经上C.膀胱经上D.三焦经上 E.大肠经上 7.小肠募穴是() A.中极B.关元C.气海D.神阙E.中脘 三、是非题四、名词解释五、简答题标本鉴别表比如肝病患者,出现腹水胀满,呼吸喘促,二便不利危急症候时,治疗应先处理标证腹水,使腹水消退,再治肝本病。如肺结核病人若是因为阴虚肺燥,常见午后发烧、咳嗽等症。治疗时,不应把重点放在退热以治标,而应着重于滋阴润肺以治本。处理了阴虚肺燥,发烧、咳嗽也就自行消除了。如外感热病过程中,因于里实热不解而阴液大伤,表现为腹满硬痛,大便燥结,身热,口干唇裂,舌苔焦燥等正虚邪实,标本俱急症候,就当标本兼顾,泻下与滋阴两法同用,清泻实热以治本,滋阴增液以治标,可到达邪去液复之目标。1.因时制宜2.因地制宜3.因人制宜经络是五脏六腑和体表肌肤、四肢、五官九窍相互联络通道,含有运行气血、沟通机体表里上下,调整脏腑组织功效活动作用。比如:阳明经气偏盛引发身热、口渴、可取阳明经内庭、曲池泻热止渴;再如足阳明胃经浊气上逆,而致呕吐,及清气不升引发腹胀腹泻等症,均可取足阳明经穴足三里泻之;肢端麻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人体中各组织、器官、脏腑正常生理功效,若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发生偏盛偏衰,就会使脏腑经络功效活动失常,从而引发疾病发生。胃火炽盛引发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 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发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本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标准,治宜育阴潜阳,取足少阴经穴太溪,补之;取足厥阴肝经穴行间,泻之,以协调阴阳。 所谓正气,即是指人体机能活动和其抗病能力。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言,即泛指对人体有害各种致病原因,如外感六淫、痰饮、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