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节 汉代儒学一、汉代儒学兴起的背景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3、汉初休养生息,儒家思想逐渐复苏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重点)二、汉代儒学兴起的表现3.影响:(二)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思考: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怎样的文化趋势?1、选官制度的变化 兴起,成正统1.概述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 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受到冷落、遭受打击、地位上升、成为正统的过程。 (2)秦始皇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政策,儒家学说遭到沉重打击。秦朝利用法家思想,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由于实行严刑峻法,剥削沉重,仅存二世,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3)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主流文化批判。汉武帝初年,开始大批起用儒学之士,并以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方略。后来董仲舒提出的确立独尊地位,禁绝与儒家相异的学术这一建议和文化上实行“大一统”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儒学地位上升,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立为正统思想。2.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对文化的影响。 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有早期的“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近代历史上的“公车上书”即源于此),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制度的主要基础),隋唐以来的科举制。下面着重讲科举制。(3)科举制对文化的影响: ①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②自唐代完善了科举制,起到了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③科举制由于把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的形成。 ④科举制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最高权力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内的制度,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导致了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综合探究请大家结合教材上的介绍和以下材料思考二者 的异同。 材料一“燔诗书起淳于越之谏,坑士起自诸生 为妖言。”——(东汉)王充《论衡·语增篇》 材料二“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材料三“谤声易弭怨难除,秦法虽严亦甚疏。夜半桥边呼孺子,人间犹有未烧书 ——(清初)陈恭尹《读秦纪》(探究二)秦始皇和汉武帝同样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统治者,为什么对儒学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呢? (探究三)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但一个简单粗暴,一个倡导教化。你们怎样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政策? (探究四)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探究2)秦始皇和汉武帝同样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的统治者,为什么对儒学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呢?(探究三)秦始皇和汉武帝都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但一个简单粗暴,一个倡导教化。你们怎样看待这两种不同的文化政策?(探究四)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探究五(展示相关材料)目前的学术界对儒学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的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化你同意哪一观点?请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同意第一个观点——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 因为,儒学的思想核心是封建的伦理道德。它是建立 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是封建 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从儒家思想的内涵上看, 第一,儒教宣扬天是超自然的宇宙神,天命是宇宙神的 意志和意愿。这是宗教宿命论的世界观。它的目的在于 压抑人的自主意识和斗争意志,把人变成无条件顺从封 建统治阶级的奴隶。 第二,儒学宣扬“忠”、“孝”思想,企图使封建王权神圣 化、封建统治秩序和家长制合法化。 第三,儒学以“孝”为基本理念的“三纲”、“五常”,宣扬 了封建伦理道德,毒害了人民健康的道德生活。同意第一个观点——儒学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对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起过积极作用。 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甚至中国近代,其消极、保守 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我可以举一些实例。如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