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 系因为显著心理原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发一组病症。 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症状) 癔症性躯体障碍(转化症状)症状没有能够证实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症状含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 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重复发作倾向。 患病率汇报不一,普通人群3.55‰(1982),国外资料女性3~6‰,男性少见。近年有下降趋势,原因不明。 多数学者认为: 文化落后地域发病率较高,首发年纪以20~30岁最多。普通预后很好,60~80%可在1年内自发缓解。 (一)病因 1.遗传 遗传学研究结果至今尚无定论。 2.心理社会原因 普通认为心理社会原因是癔症 主要病因。 (二)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多在精神原因促发下急性起病,并快速发展到严重阶段。 癔症性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性障碍) 癔症特殊表现形式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意识和自我身份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相符合,是癔症较常见表现形式。 意识障碍 情感暴发 癔症性痴呆 癔症性遗忘 癔症性精神病1.意识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改变状态): 主要指意识范围狭窄,以朦胧状态和昏睡 较多见,严重可出现癔症性木僵,有表现 为癔症性神游。 自我意识障碍(癔症性身份障碍): 包含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1.意识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 周围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改变状态): 主要指意识范围狭窄,以朦胧状态和昏睡 较多见,严重可出现癔症性木僵,有表现 为癔症性神游。 自我意识障碍(癔症性身份障碍): 包含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3.癔症性痴呆 为假性痴呆一个 表现为对简单问题给予近似回答者——Ganser综合征。 表现为显著幼稚行为时——童样痴呆。 4.癔症性遗忘 阶段性遗忘或选择性遗忘。 遗忘往往能到达回避目标。 表现为遗忘了某阶段经历或某一性质事件,而那一段事情往往与精神创伤相关。 5.癔症性精神病 为最严重表现形式 通常在有意识朦胧或漫游症背景下出现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或片段幻觉妄想以及人格解体症状,发作时间较上述各种类型长,但普通不超出3周,缓解后无遗留症状。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性障碍) 是指精神刺激引发情绪反应以躯体症状形式表现出来。 特点: 各种检验均不能发觉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对应器质性损害。 运动障碍感觉障碍1.运动障碍 较常见: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和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 痉挛发作与癫痫发作十分相同,但无口舌咬伤、跌伤和大、小便失禁,连续时间也较长,抽动幅度大,多发生于有些人在场时。 2.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感觉缺失 感觉异常 癔症性失明与管视、癔症性失聪等。 咽部梗阻感、异物感——癔症球3.癔症特殊表现形式 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集体发作。 多发生在共同生活、经历和观念基本相同人群中。起初为一人发病,周围目睹者受到刺激感应,在暗示和自我暗示下相继出现类似症状,短时间内暴发流行。普通历时短暂,女性多见。 有些人认为赔偿性神经症、职业性神经症也属于癔症特殊表现形式。 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病前有显著心理诱因、找不到器质性病变证据、有暗示性特征时要想到癔症可能。 做出诊疗需要充分证据排除能造成癔症症状神经、精神与躯体疾病,有病人可能需要经过随访方能确诊。 1.症状标准 (1)有心理社会原因作为诱因,最少有以下一项综合征: 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双重或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其它癔症形式。 (2)没有能够解释上述症状躯体疾病2.严重标准社会功效受损。 3.病程标准 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关系,病程多重复迁延。 4.排除标准 有充分依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它精神病、诈病。 1.癫痫大发作 意识完全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应 消失,四肢规则抽搐、唇舌咬伤、跌 伤、大小便失禁,发作后不能回想, 脑电图特征性改变。 癫痫和癔症共存,应下两个诊疗。 2.心因性精神障碍 症状发生、发展与精神刺激原因更为亲密,不含有癔症性格特点,无癔症情感色彩,无演出和夸大特点,缺乏暗示性,无重复发作史,连续较长。 3.诈病 常有明确目标,症状受意志控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在露面公共场所常矫揉造作,无一定疾病过程与规律。 4.其它疾病 症状相关器质性病变。早期充分治疗对预防症状重复发作和疾病慢性化十分主要。 首次发病者,合了解释疾病性质说明症状与心因和个性特征关系,配适当当心理与药品治疗。 在暗示治疗之前,要制订好完整、周密治疗程序,以防治疗失败,增加下一步治疗难度或使病情加重,故治疗须由有一定经验治疗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