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很高——常用于植物种群或者是运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 样方法的方法繁多,依生物种类、具体环境不同而有所不同。样方的面积有大有小,样方形状也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条带状等多种,但是各种方法的原理却是相同的。样方法实施过程: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m的前1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样方法实施过程:——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的抽样调查。 标志重捕法是在一个有比较明确界限的区域内,捕捉一定量生物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重新充分混和分布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样本中标记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和腹足类等动物种群数量的绝对估计。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 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 标志重补法应注意:根据重捕法的原理,看一个例子: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呢?C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迁入和迁出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⑴增长型: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老年老年A概念三、种群的空间特征1.随机分布 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3.集群分布 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①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②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③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种群密度1.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 C.一片森林中的鸟 D.一条河流中的全部草履虫2、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于() A.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B.目前的年龄组成 C.男女之间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3.某种群中年轻的个体非常多,年老的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密度会() A.越来越大B.相对稳定 C.越来越小D.绝对不变4、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 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 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 F·环境中阳光不足 G·寄生生物增多 H·寄生生物减少6.试根据下列我国 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 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 边大致对称,表明男 女人数基本平衡,出 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 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 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 是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