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七节脑和脊髓(jǐsuǐ)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由外向(wàixiànɡ)内,脑和脊髓表面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具有支持、固定、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㈠脊髓(jǐsuǐ)的被膜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jìngmài)丛,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向上不通颅腔。临床上在此腔进行硬膜外麻醉。 硬膜下隙: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⒉脊髓蛛网膜:位于硬脊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半透明薄膜,与脑蛛网膜相延续。 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内有网状相连(xiānɡlián)的结缔组织小梁,充满脑脊液,向上与脑蛛网膜下隙相通。终池:蛛网膜下隙在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dǐzhuī)水平扩大称之,无脊髓,只有马尾。⒊软脊膜:紧贴脊髓(jǐsuǐ)表面,薄而富有血管,伸入脊髓(jǐsuǐ)的沟裂中,在脊髓(jǐsuǐ)下端移行为终丝。齿状韧带(rèndài):软脊膜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形成,呈三角形齿状样结构,三角形突起的尖端附着于硬脊膜,起固定脊髓的作用,约21对,常作为椎管内手术时识别脊神经前、后根的标志。 由外向内依次为: ⒈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内、外两层合成(héchéng)。 外层:颅骨内骨膜 内层:坚厚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易于分离,硬脑膜血管受损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 硬脑膜与颅底部颅骨结合紧密,颅底骨折(gǔzhé)时,易将硬脑膜与脑蛛网膜一并撕裂,致脑脊液外漏。①大脑镰:镰刀形,伸入两大脑半球之间的大脑纵裂内。 ②小脑幕:新月形幕帐状,伸入小脑和大脑半球枕叶之间,后外侧缘附于枕骨(zhěngǔ)横沟和颞骨岩部上缘,前内侧缘游离形成幕切迹(小脑幕切迹)。 ③小脑镰:小脑幕下面正中伸入两小脑半球之间。 ④鞍膈:蝶鞍上方,水平位张于鞍背上缘和鞍结节之间。⑤硬脑膜窦:某些部位的硬脑膜两层分开,形成腔隙,内面衬以内皮细胞形成。窦内无瓣膜,壁内无平滑肌,不能收缩,难以(nányǐ)止血。A.上矢状窦:大脑镰上缘。 B.下矢状窦:大脑镰下缘,向后汇入直窦。 C.直窦:位于大脑镰与小脑(xiǎonǎo)幕连接处,向后通窦汇。 D.窦汇:由左、右横窦、上矢状窦及直窦共同汇合而成。E.横窦:成对,在小脑(xiǎonǎo)幕后外缘附着处的枕骨横沟内,连于窦汇和乙状窦之间。 F.乙状窦:成对,乙状沟内,是横窦的延续,于颈静脉孔处出颅延续为颈内静脉。内侧壁内有颈内动脉及展神经通过; 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huáchēshénjīng)、三叉神经的分支眼神经及上颌神经通过。H.岩上窦和岩下窦:分别(fēnbié)位于颞骨岩部的上缘和后缘,分别(fēnbié)将海绵窦内的血液引入横窦和颈内静脉。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⒉脑蛛网膜:薄而透明,一般(yībān)不伸入脑的沟、裂内。 硬膜下隙: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向下(xiànɡxià)与脊髓蛛网膜下隙相通。此隙扩大处称之为蛛网膜下池。 小脑延脑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上池。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称之。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渗入(shènrù)上矢状窦内,回流入静脉。⒊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覆盖(fùgài)于脑的表面并深入脑的沟裂内。脉络组织:脑室(nǎoshì)的某些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 脉络丛: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是产生脑脊液的结构。Seeyounexttime!内容(nèiróng)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