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归因方式与抑郁的关系——一项干预研究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归因方式与抑郁的关系——一项干预研究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上受欺负的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欺凌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中与抑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归因方式作为青少年面对网络欺凌的心理解释机制,也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 网络欺凌是指在在线平台上,个体通过互联网威胁、侮辱、诽谤、排斥、羞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网络欺凌的易感性较高。研究表明,青少年在网络上遭遇欺凌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归因方式是指个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的方式。研究发现,个体的归因方式与其情绪体验和调节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青少年遭受网络欺凌时,他们的归因方式会对其抑郁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研究目的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归因方式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考察归因方式在网络欺凌对抑郁的影响机制。 研究方法 参与者 本研究选择了一所中学的500名学生作为参与者,年龄在12到16岁之间。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验设计,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针对网络欺凌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没有接受任何干预。 测量工具 本研究使用以下测量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1.青少年网络欺凌问卷:用于评估参与者在网络上是否遭受欺凌以及欺凌的频率和形式。 2.归因方式问卷:用于评估参与者面对网络欺凌时的归因方式,包括内因归因、外因归因以及稳定性归因。 3.抑郁症状量表:用于评估参与者的抑郁症状水平,包括抑郁情绪、消极自我评价等。 数据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结果与讨论 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 1.实验组接受干预后,网络欺凌的频率和形式明显减少,而对照组则没有明显变化。 2.面对网络欺凌,实验组更倾向于使用外因归因和稳定性归因,而对照组则更倾向于使用内因归因。 3.实验组的抑郁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抑郁症状与归因方式呈负相关。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青少年接受针对网络欺凌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受欺凌频率和形式。 2.外因归因和稳定性归因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解释方式,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可以帮助青少年应对网络欺凌。 结论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归因方式与抑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针对网络欺凌的心理干预可以帮助青少年改变消极的归因方式,并减轻其抑郁症状。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的心理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并寻找更加有效的干预方式。此外,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欺凌的预防和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相关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