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歌鉴赏一、读诗“五必看(想)”(题目、作者、注释、主旨句、关键词) 二、了解全诗(翻译) 三、思索“三了解”(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表示了怎样思想感情) 四、规范答题 基本要求:1、用完整句子答题 2、用专用术语 3、作答完整有序 鉴赏一般步骤:16.阅读下面一首唐代边塞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审题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8分)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审题06年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审题清平乐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答案鉴赏表示技巧练习鉴赏表示技巧练习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特点江苏卷当代文阅读16、从某种意义上说,“人”跟大地、植物、动物一样,都是自然之子,仅仅比后者多出了文字、职位、电脑、汽车等面具(3分)。所以,人并不天然高贵,人应该平等地对待其它自然物,与他们友好相处。(3分)甲.大地一样是有生命“活”物和“动”物,且其“活” 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所及。 乙.人生命之所以不感到孤独和危险,是因为能够 与自然界其它生命甚至石块这么无生命之物 相伴相拥。 丙.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 条件下偶然生命合成,不应该自感高于同属 自然之子其它生命。 丁.生命感激和信任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狗和鸟 知道对人感恩,人更应知道对自然感恩。 戊.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 己.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自然界里一切生命都是平 等,没有贵贱之分。语用题19.日本政府申明支付3亿日元处理费而不是赔偿金,引发了中方受害者不满,中国外交部就此发表讲话。当代文阅读16、乡村最能表达黄昏安详、静谧、温馨特点。(3分)作者先写“农人们肩扛农具身心疲惫地走回村庄”,“等候已久村庄里传出一片嘈杂”,写出了黄昏时分乡村充满了温馨天伦之乐;随即写太阳下山后“嘈杂声也随即停顿了”,“这是孤寂自在好时光”,表现黄昏乡村静谧;“夜晚降临,波动悬浮着内心沉落下去,终于稳定了”,整个乡村便沉醉在安详中了。(3分)语用题诗歌鉴赏一、鉴赏表达技巧看题目 知内容听蜀僧睿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读诗答案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读诗答案2、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分) 忧国忧民,报国无门。(1分)二、鉴赏思想内容湖州歌(其六)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诗句表示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感叹,侧重怀古。 情感+侧重点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答案这首词表示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依然热爱生活、乐观旷达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林间沙石小路,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潇潇细雨中,松林间杜鹃在啼叫着。景色优美宜人,充满春生机。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山林景致啊!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喧嚣和官场污秽,心情是愉悦。兼之疾病始愈,故杜鹃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应是对大自然喜爱及对人生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对人生哲思。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叹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