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抗高直链大米淀粉回生的物理修饰及其回生的检测和表征 引言 米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它是日常饮食中非常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米饭中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是淀粉,其占米饭干重的75%以上。淀粉是一种多糖,由非常多的葡萄糖分子组成。在烹饪过程中,淀粉会被加热水分解成较小的分子,这使米饭变得糯、粘稠。 然而,在储存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很容易被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失去或降低其特性的现象。例如,在储存过程中,米饭中的淀粉会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逐渐变硬、失去糯性,从而影响食品口感。此外,淀粉质的降解还会影响其对人体的营养贡献。 因此,为了改善米饭的质量和口感,并增强其对人体的营养贡献,一些新的处理技术已经被发展出来,以改善米饭的淀粉特性。其中一种技术是通过物理修饰来回收米饭中的直链淀粉,从而提高米饭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本文将讨论抗高直链大米淀粉回生的物理修饰技术及其相关的检测和表征方法。 第一部分:抗高直链大米淀粉回生的物理修饰技术 1.什么是高直链大米淀粉 高直链大米淀粉是指米饭中直连式的淀粉分子。直连的淀粉分子使米饭变得坚硬、不易消化和吸收,降低米饭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2.物理修饰技术概述 物理修饰技术是将高直链大米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提高淀粉的溶解性,从而提高米饭的口感、糯性和营养价值。 该技术通常通过加热和压力处理来实现。处理后的米饭会变得更加糯、柔软,更易消化和吸收,并具有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下面将介绍最常用的两种物理修饰技术。 3.珂耐尔压力处理 珂耐尔(Caernarvon)压力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物理修饰米饭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米饭经过高压力处理,其淀粉分子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从而使其更易消化和吸收,提高了米饭的品质和口感。 在压力处理过程中,米饭会被放入一个密闭的压力容器中,加入高压氧气,然后加热至140-150°C的温度,压力增加到5-10兆帕(MPa)。在高温和高压下,米饭中的淀粉分子会膨胀,并发生断裂,产生支链淀粉。处理后的米饭则会更加糯、柔软和易消化。 4.旋转蒸汽扩展技术 旋转蒸汽扩展技术是另一种物理修饰米饭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米饭会被旋转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加热至高温,同时气压也被升高。这种技术产生的支链淀粉比珂耐尔压力处理更多,并且能够提高米饭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第二部分:抗高直链大米淀粉回生的检测和表征 1.回生后的淀粉结构分析 回生技术对米饭中淀粉分子的结构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处理后的米饭中的淀粉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 传统的分析方法是使用离子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米饭中的淀粉分子进行分析。最近,核磁共振技术(NMR)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淀粉结构的表征和分析。NMR能够直接观察到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的定量信息,并且能够分析淀粉结构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2.回生后的营养成分分析 物理修饰技术不仅能改变米饭中淀粉的形态,还能够提高米饭中的营养价值。因此,需要对回生后的米饭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表征,以便确定处理技术对米饭质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通常使用标准分析方法如AOAC方法来分析米饭中的营养成分。如分析总碳水化合物、总多聚酸、总糖等。 结论 抗高直链大米淀粉回生的物理修饰技术已成为米饭加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比较常见的方法是珂耐尔压力处理和旋转蒸汽扩展技术,这些方法可以提高米饭的口感、糯性和营养价值。 同时,对米饭中进行回生处理后,需对处理后的淀粉结构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表征,以评估处理技术对米饭质量和营养价值产生的影响,并向生产商和消费者提供相关的信息。 参考文献 1.Bao,J.andD.R.Jane.2002.Composition,structure,andpropertiesofhigh-amylosericestarch.JournalofAgriculturalandFoodChemistry50:3015-3025. 2.Schramm,G.2014.Pressuretreatmentofricetoimprovequalityandnutritionalvalue.CerealFoodsWorld59:248-253. 3.Zhang,T.,Fang,Z.,Wang,H.,Li,J.,Yang,X.,Tian,J.andGuo,F.2017.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High-amylosericestarchbyTumorNecrosisFactor-alpha-inducedprotein8-like2Gene.JournalofFoodScience82:2027-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