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一节动物营养(yíngyǎng)原理一、饲料在动物(dòngwù)体内的消化吸收1、饲料与动物(dòngwù)体的组成B粗灰分 在550度灼烧后所得残渣,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盐类等矿物质,也包括(bāokuò)混入饲料的泥沙,故称粗灰分或矿物质。 C粗蛋白质根据凯氏法,测定出饲料中总氮,用总氮值再乘以6.25所得积,称为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一般14%~19%,平均为16%。 蛋白质含量=样本含氮量×100/16=样本含氮量×6.25D粗脂肪粗脂肪包括了饲料中可溶于乙醚的所有成分(脂肪、蜡质、有机酸、酯溶性色素、脂溶性维生素等),因此,通常把粗脂肪称为乙醚浸出物。 E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植物性饲料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约占干物质的50%~80%,是动物日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按常规分析,可将碳水化合物分为(fēnwéi)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两部分。(2)饲料与畜体组成(zǔchénɡ)的差异 ①植物性饲料都含粗纤维,而动物没有。 ②植物性饲料中的粗蛋白质中包括氨化物,而畜体组成中除体蛋白外只含有氨基酸和某些激素。 ③植物性饲料中含有的脂肪不多,性质也与动物脂肪有别。 ④植物性饲料中所含的无氮浸出物以淀粉为主,而畜体内仅含有少量的糖原和葡萄糖。 ⑤植物性饲料矿物质钙较缺乏,钾、镁、铁较多,而动物体则相反。2、动物(dòngwù)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第七页,共六十四页。(2)动物对饲料的消化(xiāohuà)方式 消化方式主要归纳为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A物理性消化 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增加食物的表面积,使其易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部位。B化学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主要是酶的消化。酶的消化是饲料变成动物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一个过程。各种消化酶均有其专一作用的特征(tèzhēng),可以将酶分为3类: 分解碳水化合物的是淀粉酶, 分解蛋白的是蛋白酶, 分解脂类的是脂肪酶。C微生物消化 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的作用对反刍动物的消化十分重要,是反刍动物能大量利用粗饲料的根本原因。成年反刍动物瘤胃(liúwèi)容积庞大,大型牛为140~230L,几乎占整个腹腔的一半,为消化道容积的70%。瘤胃(liúwèi)好似一个厌氧的高效率的发酵罐。3、单胃动物(dòngw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代谢 A淀粉的消化代谢 饲料中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产生可溶性淀粉——糊精,再分解为麦芽糖,但由于饲料在口腔逗留时间较短,此消化作用(zuòyòng)并不重要。食糜进入胃后,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迫使唾液淀粉酶的作用(zuòyòng)停止,直到进入小肠,在胰液淀粉酶的作用(zuòyòng)下继续分解为麦芽糖。再由麦芽糖酶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并被吸收。未消化完的淀粉及葡萄糖,在大肠受细菌的作用(zuòyòng)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和气体,气体由粪排出,挥发性脂肪酸则被肠壁吸收,参与畜体代谢。B纤维素的消化代谢 饲料(sìliào)中纤维性物质进入猪胃和小肠后不发生变化。转移至大肠后,经细菌发酵,纤维素被分解成为挥发性脂肪酸和CO2,后者经氢化作用变为甲烷,由肠道排出。挥发性脂肪酸被肠道吸收,参与畜体代谢。(3)脂肪(zhīfáng)的消化吸收 饲料脂肪在小肠内受到胆汁、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的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肠壁直接吸收,沉积于畜体脂肪组织中,变为体脂肪。4、反刍动物(fǎnchúdònɡw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B微生物蛋白质的产量和品质 瘤胃中80%的微生物能利用氨,其中26%可全部利用氨,55%可以利用氨和氨基酸,少数的微生物能利用肽。瘤胃微生物蛋白质的品质次于优质的动物蛋白,与豆饼和苜蓿叶蛋白相当,优于大多数的谷物蛋白。 对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作用也得一分为二:一方面它能将品质低劣的饲料蛋白质转化(zhuǎnhuà)为高质量的菌体蛋白,这是主流;同时它又可将优质的蛋白质降解。(2)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 A粗纤维的消化吸收 前胃是反刍动物消化粗饲料的主要场所(chǎnɡsuǒ)。前胃内微生物每天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占采食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的70%~90%。饲料中粗纤维被反刍动物采食后,在口腔中不发生变化。进入瘤胃后,瘤胃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为乙酸、丙酸和丁酸。B淀粉的消化吸收 由于反刍动物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少、活性低,因此饲料中的淀粉在口腔中几乎不被消化。进入瘤胃后,淀粉等在细菌的作用(zuòyòng)下发酵分解为VFA与CO2,VFA的吸收代谢与前述相同,瘤胃中未消化的淀粉与糖转移至小肠,在小肠受胰淀粉酶的作用,变为麦芽糖。在有关酶的进一步作用下,转变为葡萄糖。并被肠壁吸收,参与代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