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滚道缺陷对滚动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研究 摘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滚动轴承作为重要的机械零部件在各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轴承的刚度特性又是影响其工作性能和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内滚道缺陷对滚动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类型缺陷对轴承刚度的影响,为轴承缺陷检测和轴承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滚动轴承;刚度特性;内滚道缺陷;缺陷检测;轴承设计 一、引言 滚动轴承作为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部件,其工作性能和寿命关系着机械设备和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而轴承的刚度特性,也是机械传动中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轴承在不同载荷和速度下的工作性能和疲劳寿命。 内滚道缺陷是影响轴承刚度特性的一种常见缺陷。其主要包括内滚道表面裂纹、疏松、碰伤、磨损等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会造成轴承的疲劳寿命和工作稳定性下降,还可能会导致轴承破坏,从而威胁到设备和人身安全。 因此,识别和评价内滚道缺陷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对轴承缺陷检测和轴承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讨论内滚道缺陷对滚动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并为轴承缺陷检测和轴承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内滚道缺陷的类型和造成原因 内滚道缺陷主要包括内滚道表面裂纹、疏松、碰伤、磨损等缺陷,其中内滚道表面裂纹是最常见的缺陷之一。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轴承自身因素:如材料质量、加工工艺、装配精度等因素,可能对轴承内滚道表面产生裂纹等缺陷。 2.运转因素:随着轴承长期运转,由于轴承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引起的振动、冲击、热膨胀等现象,可能对轴承内滚道表面产生碰伤、磨损等缺陷。 3.维修因素:在轴承日常维护和维修过程中,不当的操作可能会对轴承内滚道表面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不同类型的缺陷对轴承的刚度特性影响不同。一般来说,裂纹和疏松等严重的缺陷会导致轴承的刚度特性显著降低。而碰伤、磨损等较轻微的缺陷对轴承的刚度特性影响相对较小。 三、内滚道缺陷对滚动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研究 内滚道缺陷作为影响轴承刚度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研究已成为轴承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们就内滚道缺陷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总结发现如下几点: 1.内滚道表面裂纹对轴承刚度特性影响显著。裂纹的存在会导致轴承的刚度降低和刚度矩增加。此外,裂纹还会加剧应力集中,增加疲劳破坏的风险。 2.内滚道疏松对轴承刚度特性影响也比较大。疏松的存在会影响轴承的内部结构和刚度分布,导致轴承的刚度特性降低。 3.内滚道碰伤和磨损等较轻微的缺陷对轴承刚度特性影响相对较小,但会降低轴承的工作寿命。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内滚道缺陷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十分复杂。在进行轴承缺陷检测时,需要综合考虑缺陷的类型、程度、位置等因素,以全面评估其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 四、内滚道缺陷检测和轴承设计 内滚道缺陷的检测是轴承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的重要环节。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视觉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等。其中,超声波检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能够非破坏性地检测轴承内部缺陷,并且具有快速、准确、可靠等优点。 在轴承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内滚道缺陷的产生和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具体措施可以包括选用高质量的材料、优化加工工艺、严格控制生产质量等方面。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轴承组合设计和优化刚度布局等方式,提高轴承的整体刚度特性。 五、结论 内滚道缺陷是影响轴承刚度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类型的缺陷对轴承的刚度特性影响不同,裂纹和疏松等严重的缺陷会导致轴承的刚度特性显著降低。内滚道缺陷的检测和评价是轴承质量控制和性能评价的重要环节。在轴承设计中,应该尽量减少内滚道缺陷的产生和对轴承刚度特性的影响,提高轴承的整体刚度特性。 参考文献: [1]刘翔,石卫兵,张吉庆,等.内阀式液压传动轴承磨损特性仿真分析[J].液压与气动,2018,38(10):41-46. [2]邓奇,黄叔臣.滚动轴承内滚道表面裂纹对轴承性能影响[J].船电技术,2017,31(3):205-208. [3]WUQL,CHENG,ZHANGY,etal.StudyontheEffectofSurfaceCracksonStiffnessofBallBearings[J].ProcediaCIRP,2018,70:239-243. [4]RAJENDRANS,SURYAWANSHIHM.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neffectofracewaysurfacedefectonballbearingstiffness[J].JournalofMechanicalScienceandTechnology,2016,30:2069-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