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的研究 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的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对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如沥青粘度、沥青含量、骨料种类、沥青充填量、温度等。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指标,包括滚筒试验、洛杉矶磨损试验、冲击试验等。综合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及评价指标,有助于提高抗车辙能力,提高道路交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车辙性能;影响因素;评价指标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交通的发展已成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沥青混合料是道路交通建设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它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经济性能,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路面可能会出现车辙,影响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研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对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影响因素 1.1沥青粘度 沥青粘度是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说,粘度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更高的抗车辙能力。这是因为,粘度大的沥青可以更好地包裹骨料,从而防止了骨料的移动和分散。此外,沥青粘度还能影响混合料的基体的刚度和柔性特性,从而影响了混合料的耐久性和抗车辙能力。 1.2沥青含量 沥青含量也是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沥青含量越高,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越强。这是因为,沥青可以填充骨料之间的空隙,增加混合料的密实度和抗剪切能力,从而提高抗车辙性能。 1.3骨料种类 骨料种类是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种类的骨料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对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一般来说,硬质、平滑的骨料可以增加混合料的密实度和剪切强度,从而提高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相反,软质、粗糙的骨料则可能会减弱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1.4沥青充填量 沥青充填量也是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沥青充填量越高,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越强。这是因为,充足的沥青能够被骨料充分包裹和填充,从而保证了混合料的紧密性和致密性。此外,沥青充填量还能影响混合料的柔性和硬度特性,从而影响了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1.5温度 温度也是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之一。高温和低温都会对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高温会导致沥青软化,增加混合料的剪切强度和塑性变形,从而减弱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相反,低温会导致混合料硬化,使其易于剥离和开裂,从而减弱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 二、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 2.1滚筒试验 滚筒试验是评价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一种常用方法。该试验采用滚筒模拟车轮滚过混合料的情况,测量混合料在车轮压力下的变形情况,评估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该试验能够定量测定混合料的变形量、回弹率和抗剪切能力等指标,是衡量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2洛杉矶磨损试验 洛杉矶磨损试验是评估混合料耐久性的一种常用方法。该试验通过模拟车轮在路面上来回移动的过程,测定混合料经过一定次数的摩擦磨损后的磨损量和质量损失,评估混合料的耐久性和抗磨损能力。该试验能够定量测定混合料的磨损量和质量损失,是评价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2.3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是评估混合料抗裂性能的一种方法。该试验模拟车轮在路面上过程中的冲击力,测定混合料在较大冲击力下的裂纹扩展比和裂纹扩展时间等指标,评估混合料的抗裂性能。该试验能够定量测定混合料的裂纹扩展情况和抗裂能力,是评价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论:综合分析影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及评价指标,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沥青粘度、沥青含量、骨料种类、沥青充填量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对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滚筒试验、洛杉矶磨损试验、冲击试验等评价指标能够对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进行定量测定和评估,是提高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王斌,杨华胜,高永舵等.沥青混合料抗车辙特性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5,32(10):44~48. [2]邹启春.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技术的研究[J].公路工程,2009(3):49~53. [3]王敏.沥青路面抗车辙性能与改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徐星.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