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分析融媒体能充分融合各种媒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种媒体资源的特色并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媒体资源的功能、手段和价值得以全面提升。融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但也给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毋庸置疑在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就此展开论述。1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1.1弱化高校思政教育成效。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都积极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虽然十分丰富但却纷繁庞杂存在许许多多的不良信息。大学生如果不能正确辨别这些不良信息错误地接收这些不良信息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动摇他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三观”会加大高校思政教育难度弱化高校思政教育成效[1]。1.2挑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高校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教材内容深奥理论性强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更不能有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在融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快速便捷而又准确的发现自己喜欢微课与慕课或者各种有用信息并能利用碎片时间随机开展自主学习。所以在融媒时代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2]。2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2.1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空间。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由思政课教师及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完成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时空范围这不利于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在融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与学校这个时空范围高校可以通过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班及和微信随时随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从而打破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壁垒真正实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三全育人体系。2.2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的思政课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氛围沉闷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于更好地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融媒体时代互联网上大量信息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线上与线下教学无缝对接微信、微博、及各种教学平台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式与方法。2.3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感与吸引力。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新生力量他们依赖微媒体获取信息、发表看法沟通情感。将微媒体引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更能体现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吸引力[3]。3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3.1合理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微课、慕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也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这种网络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时空层面的限制让学生的学习更自由、更方便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思政教育借助学习通、雨课堂、云墨蓝班、微信、及微博等网络教学平台和交流平台将制作优良的思政教育微课和慕课推荐给学生学习使高校的思政教育能够通过更具时代感的方式、更有亲和力和吸引力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三观”从而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4]。3.2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领域。融媒体时代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各种媒体不但能够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料而且能够实现资源共通共享这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从学校走向了社会和家庭从课堂延伸到了宽阔的网络领域。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有时空的领域限制只要有网络高校的思政教育就可以一直无限的延伸到任何角落辐射到任何学生。如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高校坚持停课不停学各高校通过学习通、雨课堂、钉钉等教学平台一方面将专业知识和思政理论传递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另一方面各高校结合疫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并重发挥网络远程的思政教育功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做到全员辐射。3.3积极探索网络思政实践教育的新模式提升思政教育质量。融媒体时代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改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拓展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领域还让高校的思政实践教育更丰富、更有效和更具时代感。虚拟现实(vr)技术融入高校思政实践教学有效解决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组织难的困境打破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地域局限性使高校思政实践教育更具操作性。参考文献:[1]杨新莹李军松闫文.“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解构与重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10):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