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调味品的概念(gàiniàn) 调味品又称调味料,所谓调味品,就是在烹调过程中,能凸出改善增加菜点的口味外观色泽的非主辅料统称调味品二、调味品的化学(huàxué)成份1.咸味 咸味是化合物中,中性盐所体现的味道,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等都有咸味,但同时又有其他异味。各种盐的呈味程度(chéngdù)和化合物的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苦味等异味越重。咸味的主要来源是食盐,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由于氯离子和钠离子的特有性质,决定了氯化钠有纯正的味道。 咸味调味品有盐、酱油、酱类制品。对一些肾脏患者,在生活中不能用食盐,可以苹果酸钠,谷氨酸钾代用。2.甜味 甜味是普遍受欢迎的一种味型。甜味的产生主要是氨羟基等产甜味基因和助甜味基团共同作用的结果。聚合度较低的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 甜味调味品有:食糖(包括白糖、红糖)蜂蜜、饴糖(yítáng)、冰糖等。3.酸味 酸叶由有机酸和无机酸电离的氢离子所产生(chǎnshēng)。食醋、番茄酱、变质的酱油和洒都可以作为酸味调味剂,常见酸味的主要成份是醋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有机酸,是一种弱酸,能参与人体正常的代谢,一般对人体健康无影响,能溶于水,其酸味远不及无机酸,强烈。4.辣味 辣味是一些不挥发的刺激成份刺激口腔黏膜所产生的感觉。其成份较复杂(fùzá),各品种的辣味来源于不同的成份。 辣椒的辣味主要是辣椒碱;胡椒的辣味是辣椒碱和椒脂;生姜的辣味主要是姜油酮、姜辛素;葱蒜的辣味主要是蒜素。5.鲜味 味精(wèijīng)、鸡精、虾子、蚝油、虾油、鱼露等都有鲜味,虾子,蚝油,鱼露的呈鲜成份是各种、酰胺、氨基酸,味精(wèijīng)是谷氨酸钠,鸡精是肌苷酸钠。6.香味(xiānɡwèi) 香味(xiānɡwèi)来源于挥发性的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酮以及脂类等物质。7.苦味 苦味来源于茶叶碱、可可碱,咖啡(kāfēi)碱等生物碱有酮类化合物。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等也具有苦味。苦味食不知所云有茶、咖啡(kāfēi)、苦瓜、莲蕊等。三、调味品的分类(fēnlèi)1.除去异味 2.凸出和确定菜肴口味 3.增加(zēngjiā)营养 4.增加(zēngjiā)菜肴的色泽 5.增加(zēngjiā)菜肴的鲜味和美味 6.具有杀菌消毒和保护营养素的作用第二节调味品的种类(zhǒnglèi)(二)酱油 酱油是我国传统的咸味调味品,其生产工艺不同,品种有异。酱油根据形态不同,可分为液体酱油、固体酱油、粉末酱油。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酿造酱油和化学酱油。 酱油的种类: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麸皮等原料,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及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咸味来自于食盐(shíyán);鲜味来自氨基酸和肽类;酸味来自乳酸、琥珀酸、醋酸等有机酸;甜味来自葡萄糖、果糖、阿拉伯塘等;香味来4-乙基愈创木酚、甲基硫和一些酯类;苦味来自一些醛类或是盐不纯或是为调色而加入的糖色熬制过火。 酱油的作用:酱油在烹调中具有为菜肴确定咸味、增加其鲜味的作用;还可增色、增香、去腥解腻。所以酱油多用于冷菜调味和热菜的烧、烩菜品之中。 酱油在菜点中的用量受两个因素的制约,菜点的咸度和色泽,还由于加热中会发生增色反应。因此,一般色深、汁浓、味鲜的酱油用于冷菜和上色菜;色浅、汁清、味醇的酱油多用于加热烹调。另外,由于加热时间过长,会使酱油颜色变黑,所以,长时间加热的菜肴不宜使用酱油,而可采用糖色等增色(三)酱 酱是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和富含淀粉的谷类及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酵而成的糊状调味品。除作为菜肴的调料,酱还是食用"北京烤鸭"的必备佐料,并且还用于酱肉、酱菜等制品的制作。 因其原料不同和工艺的差异,我国主要有豆酱、面酱和复合酱,而日本有味噌。川菜中常用的酱是面酱。 (1)面酱:又称为甜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加水成团,蒸熟,配以适量盐水,经曲霉发酵而制成的酱状调味品。成品红褐色或黄褐色,有光泽、带酱香、味咸甜适口,呈粘稠状半流体。以色泽金红、味道鲜甜、滋润光亮、酱香醇正、浓稠细腻者为佳、 一般用于烧、炒、拌类菜肴,主要起增香、增色的作用,并可起解腻的作用,如酱爆肉丁、酱肉丝、酱烧冬笋、回锅肉、酱酥桃仁(táorén)等;作为食用北京烤鸭、香酥鸭时的葱酱味碟;也可作杂酱包子的馅心、杂酱面的调料;并用于酱菜、酱肉的腌制和酱卤制品的制作,如京酱肉、酱牛肉。 (2)豆酱: 豆酱常见的为黄豆酱,成品较干涸的为干态黄豆酱,较稀稠的为稀态黄豆酱;以蚕豆加工的为蚕豆酱;豌豆及其它豆类酿制的为杂豆酱。 优质豆酱应为黄褐色或红褐色,鲜艳,有光泽,豆香浓郁,还具酱香和酯香,甜度较低,无不良气味;无苦味、焦糊味、酸味及其他异味。 豆酱可佐食或复制用。(四)豆豉 豆豉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