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复习(fùxí)血 液/2.血浆蛋白的功能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运输作用 免疫(miǎnyì)作用 营养作用 凝血、抗凝血和纤溶作用血液(xuèyè)的粘滞性血浆(xuèjiāng)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胶体(jiāotǐ)渗透压 组成主要为Na+、Cl-、糖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大(300mOsm/L)小(1.3mOsm/L) 占99.6%占0.4%3.3kPa 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 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保持正常循环血量 和功能第三节血细胞一、胚胎期造血(zàoxuè)器官出生(chūshēng)前的造血部位出生后的造血(zàoxuè)器官二.血细胞分化(fēnhuà)和成熟血细胞分化(fēnhuà)过程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原始-幼稚(yòuzhì)-成熟)三、血液有形成分 (一)红细胞(erythrocyte,redbloodcell) 1.形态结构: 大多数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表面光滑,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无核,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呈红色。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新生的红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细胞内尚残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在血流中1天后完全成熟,核糖体消失。 变形性:当红细胞通过(tōngguò)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原因是红细胞膜固定在一个能变形的圆盘状的网架结构上,称红细胞膜骨架(其主要成分为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的血影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变形性差,易被脾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导致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图1红细胞模式图及光镜图(油镜) ②悬浮稳定(wěndìng)性 指红细胞能相对稳定(wěndìng)地悬浮于血浆的特性。③红细胞叠连 在某些(mǒuxiē)疾病的影响下(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红细胞彼此间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3、红细胞的寿命(shòumìng)4、红细胞的功能(gōngnéng)(二)白细胞(leukocyte,whitebloodcell,WBC) 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的球形细胞。根据有无特殊颗粒,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又根据颗粒对染料的亲和性不同,分为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24小时(xiǎoshí)内以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进入结缔组织或淋巴组织,发挥防御和免疫作用。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granulocyte) 形态:数量最多,呈球形,直径7-15µm;核形态多样,呈杆状或分叶(2-3叶多见)。胞质染成粉红色,含许多细小颗粒。①嗜天青颗粒呈浅紫色,占20%,为溶酶体,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等酸性水解酶类;②特殊颗粒呈浅红色,80%,为分泌颗粒,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功能:趋化作用,吞噬细菌和异物。大量吞噬后死亡(sǐwáng),变为脓细胞。图7中性(zhōngxìng)粒细胞模式图(示杆状核演变至5叶核)2.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icgranulocyte,basophil) 形态:数量最少,细胞呈球形,直径10-15µm,核分叶、S形或不规则;胞质内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的嗜碱性颗粒,呈橘红色,颗粒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 功能(gōngnéng):参与过敏反应的形成。3.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形态:细胞呈球形,直径8-20µm,核多2叶,胞质内充满(chōngmǎn)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内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及阳离子蛋白。 功能:①组胺酶分解组胺;②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从而抑制过敏反应;③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4.单核细胞(monocyte) 形态: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直径10-20µm;胞质弱嗜碱性(jiǎnxìnɡ)呈灰蓝色,含许多嗜天青颗粒;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着色浅; 功能:进入结缔组织后分化成巨噬细胞。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形态:呈球形,直径为5-20µm,核大,胞质少,富含游离核糖体,可含溶酶体。根据体积大小分为小、中、大三种(sānzhǒnɡ)类型,小淋巴细胞,5-8µm,胞质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染色质块状着色深;中淋巴细胞,9-12µm,胞质稍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略稀疏,着色略浅;大淋巴细胞,13~20µm。 血液中以小淋巴细胞为主(90%),有部分中淋巴细胞;大淋巴细胞存在于淋巴组织中。组织中,三种(sānzhǒnɡ)淋巴细胞可相互转换。 分类:根据发生部位、表面特征和免疫功能,分为①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T细胞),产生于胸腺,占75%;②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marrowdependentlymphocyte,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