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一.无砟轨道主要(zhǔyào)病害整治二.病害检测方法一.病害整治(zhěngzhì) 目前国内高速铁路采用的无砟轨道主要有两种,即板式无砟轨道与双块式无砟轨道。下图给出的是路基段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病害分布示意图。图中a,b,c,d4个虚圈圈定的是无砟轨道常见病害发育部位。主要病害如下(rúxià): 道床板表面裂缝设计配筋与施工质量等上下贯穿裂缝(1)隧道内无砟轨道病害(bìnghài)整治病害(bìnghài)整治原则病害(bìnghài)整治方法(2)整体轨道(guǐdào)板维修。(3)加强(jiāqiáng)或增设排水设施梨树沟隧道无砟轨道(guǐdào)病害整治方法梨树沟隧道(suìdào)无砟轨道病害整治方法梨树沟隧道无砟轨道(guǐdào)病害整治方法梨树沟隧道无砟轨道(guǐdào)病害整治方法梨树沟隧道无砟轨道病害整治(zhěngzhì)方法(2)整体道床短轨枕道岔病害 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xiánjiē)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原因分析:整治(zhěngzhì)方案:整治(zhěngzhì)方案:二.病害检测方法无砟轨道质量缺陷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diàncí)法混凝土钢筋探测仪法超声回弹法地质(dìzhì)雷达法 主要针对病害类型: 混凝土结构层间裂隙、 层内不密实或空隙、 各混凝土层的破损或破裂 钢筋缺失和错位 选用原因: 根据混凝土轨道内部配筋密度,天窗点限制及对病害准确定位的检测要求。地质雷达法是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它通过发射器向地下连续发射脉冲式高频电磁波,电磁波向下传播过程中,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标体(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不同)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tòushè)。接收器接收并记录在某界面或目标(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不同)上反射回来的反射波。根据记录到的反射波的到达时间,电磁波在该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界面或目标体的深度,根据反射波的形态、强弱及其频率特征等组合特征可以进一步判定目标体的形态和性质/ 地质雷达参数:雷达主机为美国GSSI公司的SIR20主机,开双通道;天线(tiānxiàn)为与SIR20配套的900M天线(tiānxiàn);采集时窗分别为,15ns与30ns;采样点数为2048点。检测速度,3km/h。 15ns时窗,主要考虑对45cm左右深度范围内病 害的检测,能够有限识别出道床板、轨道板内诸如空隙、钢筋、含水等病害。 30ns时窗,主要考虑对深度范围内病害的 检测,能够有效检测出支撑层内部、支撑层与级配碎石间的病害(缺陷)。优点 ①地质雷达设备轻便,操作简便、灵活。 ②工作轻便、快速、安全。它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探测技术,现场只需2-3人即可开展工作,并且在现场采集数据(shùjù)的第二天即可提交正式成果报告。 ③地质雷达具备无损、连续地对被测目标实施扫描,其数据(shùjù)处理自动化程度高,数据(shùjù)采集和解释实现计算机化,数据(shùjù)成果简便直观。缺点 ①由于地质雷达的精密度较高,所以易受隧道洞内机器、管线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反映出来的图像杂乱,有效信号不易辨认。 ②地质体的各向异性决定了地质雷达图像具有多解性,而各类反射体的地质雷达图像很相似,所以准确地分辨出具体(jùtǐ)的目标体就很困难。典型探测(tàncè)案例:/三.城市轨道(guǐdào)交通轨道(guǐdào)检测技术//2.磁感应(MFL) 磁感应的原理是在钢轨一定距离(jùlí)上放置检测线圈或探头,来探测钢轨周围直流电磁场区域的任何变化。MFL的缺点就是传感器只能探测离表面很近或者沿表面的缺陷。/参考文献 [1]吴绍利,王鑫,吴智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病害类型及快速维修方法[J].中国铁路,2013(01):42-44. [2]魏祥龙,张智慧.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要病害(缺陷)分析与无损检测[J].铁道标准设计,2011(3):38-40. [3]陈勋.无砟轨道路基翻浆病害整治措施探讨[J].中国铁路,2013(2):77-79. [4]马伟斌,李红海,郭胜,王微波.隧道内无砟轨道结构病害检测与快速修复技术[J].铁道标准设计,2011(9):29-32. [5]江炜,袁金华,高玲.地质雷达(léidá)在贵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 [6]邓新建.整体道床短轨枕道岔病害及整治技术应用[J].西部大开发,2013(02):37-38. [7]刘扬.城市轨道交通轨道检测技术[J].城市轨道交通,2010:526-531. 谢谢(xiè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