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校企合作方案[校企双主体参与教育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摘要。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已成为共识。然而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校企合作瓶颈也随之显露企业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就很难深入地介入办学。本文提出校企双方要主动参与高职教育才能建立校企“共赢”机制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提出了建立校企合作“共赢”机制的对策。关键词:校企合作;融合;机制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1)08-0277-02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校企合作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存在校企合作不稳定、不深入、不实在的情况其良性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1年)》中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为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校企合作的特点1.校企合作是多主体之间的合作。政府、行业、企业、学校都是校企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其中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操作主体政府、行业是调控主体。高职教育要求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管理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过程最终达到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效果。2.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主动参与的合作。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双方内在需要基础上的结合高校需要企业的设备和资金企业则依靠高校的科技、知识和人才校企合作尤其离不开企业高层领导和院校领导的双方重视。3.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有效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而且涉及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问题。它需要调动国家、企业、教育部门等多方力量协调配合、多管齐下。三、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1.企业没有成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职业教育认识不够深刻参与高职院校的办学以及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仅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经费或科研项目、提供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等教学环节上未能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评价等教育过程中这种状况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际上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完整的教育体系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始终要求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双向参与。2.工学结合不到位。当前企业很少能主动地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合理安排学生的岗位实践大多数企业在接受实习生时都比较被动对待实习生态度比较消极使得学生顶岗实习的效率不高工学结合不到位。一方面学校仍然强调以课堂学习为主学生的综合技能难以得到提高学生因不熟悉实际的生产操作容易出次品或损坏机器设备甚至发生安全事故这都会给企业增加生产成本和管理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出于企业知识产权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不可能把核心技术和核心机密让实习学生知道。3.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举措不到位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还没有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教师的技能水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能与企业同步;学校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存在很大差距按照教学计划培养的人才只能是大众化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教学质量监控上由于学生分散在不同的企业顶岗实习其实习成绩的考核很难统一标准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在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4.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明显为企业服务的能力较弱。一方面高职院校有“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如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所在区域产业、职业岗位群不适应;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自身硬件设施、师资等不强优势不明显不具备吸引企业参与合作的优势如企业需要了解前沿技术、懂得市场规律、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企业的产品升级、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给予各类培训及技术研发机构的支撑而高职院校的实力却不能达到对企业的帮助不大。5.校企合作没有法制保障。政府的调控主体角色还没有充分地发挥校企合作的法规、优惠政策、鼓励政策尚不健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校企合作发布了一些有利政策但这些还不够各地政府对其推进的进度、力度亦不平衡。他们更多地是舆论宣传而缺乏法律、政策、制度的鼓励、保障。国际上发达国家对校企合作都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例如美国制定了《国防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规;德国有《职业教育法》《改进培训场所法》等。目前我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