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絮凝强化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研究的任务书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安全,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必须得到有效管理。但是,传统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存在明显的缺陷,如设备庞大、操作困难、成本高等问题,因此,开展新型的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电絮凝强化处理技术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技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易操作、处理效果好等很多优势,目前正在被广泛运用。为了进一步提高这种技术的应用效果,我们需要开展《电絮凝强化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研究》项目,详情如下: 一、研究背景 船舶生活污水是船上人员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元素,排放到海洋中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威胁生命健康和资源保护,值得高度重视。而传统的化学、生物处理技术,虽然在提高水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轻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废水的排放标准和技术要求难以达到。电絮凝强化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它利用电场、极板和凝聚剂等组件,将废水中的污染物高效快速地聚合和沉淀,不仅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而且可降低石油或酸碱物资的使用频率,对于优化船舶污水管理至关重要。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电絮凝强化技术在船舶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其处理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开展船舶生活污水分离、聚集和沉淀等研究,为电絮凝强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通过研究该技术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操作条件,为进一步提高船舶污水的处理效率,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 本研究由以下步骤组成: 1.船舶生活污水特性研究: 分析海洋、污染物物理特性,并对污染物分离率、凝聚时间等参数进行研究,建立污染物特性的基础数据库。针对不同种类的船舶生活污水,通过采样和分析,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含量等,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包括测定生活污水中的COD、NH3-N、TP等污染物浓度。 2.实验室的强化电絮凝技术研究: 建立实验模型,确定工况参数和反应容器比例、凝聚剂种类和浓度、电压和电极表面份布等相关因素,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处理效率。比较电絮凝和传统处理技术之间的差异,以检验电絮凝技术的净化效果和经济性。同时,进行电极表面形成反应中间体(产生H2O2和/O2等)的研究。 3.强化电絮凝处理船舶生活污水的现场技术研究: 研究在实际工业环境条件下,电絮凝技术的处理效率和成本,比较实验室和现场的数据,找出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实验室基础上,探讨和解决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难题,确定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 四、研究预期成果 1.建立一套基于电絮凝强化技术的生活船舶污水处理系统; 2.研究电极表面反应中间体以及其产生的可能机理,探究合理使用电调节废水中特定离子的方法; 3.分析深入了解船舶污水处理垃圾水处理的现状,对尿素、微生物等污染物进行分析和提取,对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建立并优化其处理流程; 4.制定技术方案,并明确技术范围和应用领域; 5.提出结论并制定相关的建议,为相关企业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提供参考。 五、研究的可能贡献 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将具有以下可能的贡献: 1.提高了船舶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和净化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缓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减少了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等的排放,有效保护海洋自然生态环境,有益于生态保护; 3.针对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需求,提高其研究的水平,增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为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4.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帮助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六、研究的初步计划和预算 1.研究周期:36个月 2.预算: 实验设备及材料费:150万元 研究经费:50万元 出版、会议、差旅费:50万元 七、参考文献 1.连勋玲,王育,李纯,等.污水电化学预处理与电絮凝混合处理技术综述[J].化学工程,2019,40(05):14-18+23. 2.LiY,WeiQ,YangX.StudyontheSpectrumCharacteristicsandMolecularStructureofHumicAcidinCoal-bearingStrata[J].JournalofChinaUniversityofMiningandTechnology,2019,48(06):1177-1182. 3.蔡笑莲,杨玉绘,周秀兰.船用废水电絮凝除磷实验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3,32(01):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