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方法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扩张,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轮轨垂向载荷的测量与识别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目前的测量方法存在精度不高、实时性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深入研究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方法,提高其测量精度和实时性,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性。同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推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和应用。 3.研究内容 (1)调研分析现有的轮轨垂向载荷测量与识别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估和总结。 (2)基于现有方法和技术,探究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的新方法和技术,包括理论分析、算法研究、数值模拟等方面。 (3)开展实验验证,根据实验数据对新方法进行评估、优化和改进。 (4)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新方法的优点和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案例分析和探讨。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1月):对现有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新方法的思路和方向。 (2)第二阶段(2-6月):基于新方法的思路和方向,开展理论分析、算法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工作,并进行初步实验验证。 (3)第三阶段(7-10月):根据初步实验的数据结果,优化和改进新方法,并进行更加细致的实验验证。 (4)第四阶段(11-12月):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在各类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和演讲。 5.研究预期结果 (1)发现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轮轨垂向载荷连续测量与识别方法。 (2)针对新方法的思路和方向展开理论分析、算法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方面的工作。 (3)通过实验验证,展示新方法的优点和特性,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改进方案。 (4)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并在学术界和轨道交通领域中推广新方法并促进其应用。 6.研究经费预算 本次研究所需经费共计30万元,具体预算如下: 项目名称|具体内容|经费预算(万元) -|-|- 人员费用|包括项目负责人、研究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10 实验费用|包括实验设备、材料、维护费用等|10 差旅费用|包括出差费用、会议费用等|5 文献资料费|包括各类文献和资料的获取费用|2 其他费用|包括软件购买、专利申请等|3 7.研究团队组成及分工 本研究团队由5人组成,包括1名项目负责人、3名研究人员和1名技术支持人员。具体分工如下: 项目名称|人员|分工 -|-|- 调研分析与新方法提出|项目负责人、研究人员|分析现有方法、提出新方法 理论分析、算法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和分析 实验验证|研究人员、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 论文撰写与研究报告|项目负责人、研究人员|撰写论文和报告 8.分工计划及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1月):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一起进行现有方法的调研和分析。 (2)第二阶段(2-6月):研究人员进行理论分析、算法研究和数值模拟等工作。 (3)第三阶段(7-10月):研究人员、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实验验证。 (4)第四阶段(11-12月):负责人和研究人员一起撰写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9.参考文献 [1]朱晓烽.轮轨接触载荷测量技术综述[J].机车电传动,2006,32(6):65-68. [2]赵日亮,赵营会.基于动力学定位和T-S模糊系统的轮轨垂向力估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45(6):949-954. [3]郭亮,林小强,王卫栎.基于波形因子的高速列车轨道中轮轨垂向载荷实时监测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7,54(22):38-44. [4]张广军,祝增坤.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轮轨垂向力识别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29):243-246. [5]罗达.高速列车轮轨垂向载荷测量与评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