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9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miànjī)在全国居于第一位,占全国耕地面积(miànjī)的1/4,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1/2。水稻病害有100多种,我国正式记载的就有7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20多种。 目前,从全国来看,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仍然是水稻的三大病害,发生面积(miànjī)大,流行性强,危害严重。近年来,稻曲病发生(fāshēng)日趋严重,某些地区已成为第一大病害。该病害不仅影响产量,对品质影响也很大,威胁着人类健康。胡麻斑病是一种常发性,在各稻区普遍发生(fāshēng)。条纹(tiáowén)叶枯病近几年在我省稻区暴发,损失较大。第一节稻瘟病RICEBLAST一.症状(zhèngzhuàng)Symptom: 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shíqī)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 苗瘟:发生在3叶期以前。初期在芽和芽鞘上出现水渍状斑点,随后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色,严重时病苗枯死。潮湿时,病部可长出灰绿色霉层。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mànxìng)型和褐点型等4种症状类型。 ①白点型:白色,多为圆形,不产生分生孢子。在感病品种的幼嫩叶片上发生时。 ②急性型:病斑暗绿色,多数近圆形,针头至绿豆大小,后逐渐发展为纺锤形。正、反两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③慢性(mànxìng)型:典型的慢性(mànxìng)型病斑呈纺锤型,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慢性(mànxìng)型病斑自外向内可分为中毒部、坏死部和崩溃部。 ④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多局限于叶脉间,中央为褐色坏死部,外围为黄色中毒部,无分生孢子,常发生在抗病品种或稻株下部老叶上。稻瘟与胡麻斑病比较 普通型叶瘟与胡麻斑的区别:病斑大小、颜色(yánsè)、坏死线、霉层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dìyī)、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潮湿时,节上生出灰绿色霉,易折断。常因水分和养料的输送受阻,影响谷粒饱满;发生早而重时,亦可造成白穗。 穗颈瘟和枝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suìzhóu)和枝梗上。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suìzhóu)和枝梗及向上下扩展,病部因品种不同呈黄白色、褐色或黑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白穗。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发病早的谷壳上,病斑大而呈椭圆形,中部灰白色,以后可延及整个谷粒,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的瘪谷。发病迟的则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褐色斑点。严重时,谷粒不饱满,米粒变黑。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fāshēng),遇潮湿条件后,病部一般可产生灰绿色霉状物,而胡麻斑病产生黑色霉层二.病原(bìngyuán)物(Pathogen):病原形态 分生孢子梗3~5根成束或单生,从病部气孔或表皮伸出,不分枝,有2~8个隔膜,基部淡褐色,上端色淡;分生孢子梗顶端屈曲处,有分生孢子脱落的疤痕。 分生孢子梨形,初无隔膜,成熟(chéngshú)时通常有2个隔膜,顶细胞立锥状,基部细胞钝圆,有脚胞;分生孢子密集时呈灰绿色。 有性态少见。病原生物学: 菌丝体发育适温26~28C。分生孢子形成温度 适温25~28C。孢子萌发温度与孢子形成相同, 附着胞形成适温24C,28C以上不能形成。病菌侵入适温24~30C。适温下,孢子附在植株表面16~20h便可完成侵入。 分生孢子在适宜温、湿度下,经6~8h就可以形成,其中饱和空气湿度最适;相对湿度降至90%以下,形成大大降低(10%)且不能萌芽;在80%以下时,几乎不能形成。相对湿度96%以上且有水滴存在时,孢子才能良好萌发; 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形成,有效波长范围为290~410nm的近紫外光能诱发(yòufā)孢子大量形成。但直射阳光或光线则抑制孢子萌发,芽管及菌丝生长。病原菌致病性分化: 稻瘟病菌菌株有不同的生理小种或类型。 我国目前鉴定(jiàndìng)出43个小种。 来源于水稻上的稻瘟菌除侵染水稻外,还可侵染小麦、大麦、玉米、狗尾草、稗、早熟禾、珍珠粟、李氏禾和雀稗等23属38种植物;来源于21种禾本科植物上的病菌亦可侵染水稻。三侵染(qīnrǎn)循环Diseasescycle 1越冬与初侵染来源: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dàocǎo)、病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dàocǎo)和病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未腐熟的粪肥及散落在地上的病稻草(dàocǎo)、病谷也可成为初侵染源。 2传播:在草堆、草房等处越冬的病菌,当第二年气温回升到20C左右时,遇降雨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