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反思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栗峥[提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在我国已然确立但如何使该规则运行合理、适用得当特别是如何保持其有效的排除效力仍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模式选择、运行设计、标准制定、程序安排直接决定了该规则在中国适用的广度与深度。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贯彻落实需要结合域外经验及其我国司法实际环境进行。[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度标准程序相当理由[中图分类号]D91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13)06—0230一08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问题(一)非原则性规范意义上的排除规则1914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Weeksv.UnitedStates案中首创证据排除规则该案的联邦警察未持搜查证在被告家中搜索、扣押证据联邦最高法院认为警察取得的证据违反联邦宪法所保障的被告权利不得在联邦法院刑事审判中使用该证据否则等于司法核准并认可违反宪法的行为。④由此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961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Woffv.Colorado案中将证据排除规则适用到各州要求全国司法人员都必须以合法的方式取得证据州法院不得以违法取得的证据资料为证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解释到证据排除规则为“宪法第四修正案及第十四修正案的绝对必要的一部分”以限制权力的滥用。其实早在Gouled1.UnitedStates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就将违法所得的证据予以排除的权利定为“宪法的权利”②。由此可见美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宪法第四修正案的直接衍生规则也就是说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源于宪法条款并由此展开。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表达为。“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科学化司法证明中的逻辑与经验研究”(项目号12BFX070)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创新团队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30利不得侵犯。除依据相当理由以宣示或代誓宣言保证并详细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该条文包含了证据排除法则、相当理由、令状原则、搜查、逮捕及盘查限制等一系列权利表达形成了包括正当程序在内的诸多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构成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完整制度环境。这种导源于宪法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由此具有了“原则性规范”的特质:其一以宪法条文表达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某种天然的自生性即以此原则延展生发出诸多具体化的非法证据排除细则及其例外情况形成不断发展的非法证据排除体系。从历史上看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所以形成了完善而发达的体系正是基于对该宪法性规则及其衍生内容的不断拓展。其二以宪法条款形式所宣示的规则其法律位阶最高排除效力最大禁止使用违法证据的力量最强从而保障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整个刑事诉讼中对抗刑事公权力的实际效果。其三以宪法性原则规定非法证据及其排除标准可以形成完美的“兜底条款”以便应对层出不穷、不断变化的各种新状况与例外情形不断保持规则的弹性适用从而更好地满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可能性。与美国相比作为制定法发达的德国其证据禁止的相关规定却并非来自于成文法。德国证据禁止制度起步较晚二战之前仅停留于学术争论阶段战后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51年2月27日著名的拒绝证言权案中首次尝试提出统一的基准率先采取了证据禁止的规则。④虽然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在之后的类似判决中不断重申这一标杆性判决但事实上联邦最高法院却并未将证据禁止拓展到拒绝证言之外的案例所以证据禁止制度在德国发展相对缓慢。㈤“直至今日几乎所有德国法中证据使用禁止之类型及标准皆非立法而系学说与判例的产物亦即立法在其证据禁止之发展上仅仅扮演消极的角色。”⑨“在德国法系中关于非自主性证据使用禁止的明文规定长期以来几乎只有关于因不正当方法而取得之被告供述即德国《刑事诉讼法》第136条之A款的规定更甚者该条规定迟至1950年才因德国战后之统一法典而正式引入刑事诉讼法中。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表示德国法院在先前皆将因不正当方法取得之被告自白采为裁判基础相反本条正式立法之前德国法制早已通过对于其他相关规定的法律解释得出相同的结果。因此德国法制不待立法明文而赖学说与实务以法律解释来促成证据禁止法则的发展可谓由来已久。”@由此可见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沿袭了一种由宪法到刑事诉讼法、由原则到规则的转变路径而德国证据禁止制度则恰恰走了一条“先学说、再判例、后立法”的演绎模式。这说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与发展更多依赖于实践摸索与经验沉淀而非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