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PAGE\*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 博物馆教育领域馆校合作互动的探讨(全文) 鸦片战争博物馆近年来,随着博物馆教育的深化发展,我国博物馆越发重视馆校教育的对接,由于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交流合作不够深入、频率不高等问题。文章旨在尝试找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更好方式,从馆校教育的区别、馆校结合的必要性、馆校结合的策略三方面进行了探讨。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合作互动;必要性;有效策略一、引言学校教育是公民接受教育的主要及必然的渠道。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其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教育功能之外,还及时补充了学校教育的薄弱部分、外延学校教育的主题范围,并以丰富的藏品、客观的历史、形式多样的手段,强化教育成效,拓宽受教者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将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结合,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而且可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长效发展。二、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技术技能等,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博物馆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特殊资源和渠道,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承担者,其目的不在于教育公众,而是根据需求帮助人们学习,为大家创造参与学习的机会并为其提供教育体验的场所。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教学提供坚实的支撑。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是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知识体系、对象有差别,场地及手段不同:学校以教室为主要场地,以教案为依据,将知识内容填充进授课之中,受制于教学场地、任务,所以手段相对单一;博物馆因依托丰富的馆藏及陈列,所以可延伸的主题更为丰富,且对于教育手段没有过多的限制,手段方式更为丰富。三、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一)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历史关联我们在追溯东西方博物馆起源中发现,“教育”职能一直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及主要目的。西方社会最早出现的博物馆是亚历山大博物馆,大约是在公元前280年建立的,亦可称之为学校,因为当时有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学习。亚历山大博物馆有很多的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一个首席教士负责管理,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其教育职能。在历史上,亚历山大博物馆作为教育及研究机构一直存在至5世纪[1]。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近代史上发展最快的博物馆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当时的博物馆已经开始面向公众,起到了一定的民众教育作用。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及博物馆的快速发展,博物馆在公众终身学习、科学传播、公共服务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使其与学校教育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效。(二)博物馆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及补充学校属于正规的教育场所,主要是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学校教育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而且学校教育都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比较少,无法为学生开展更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很难得到培养。如今博物馆教育形式多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广泛的知识领域,通过展览和宣教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环境比较轻松,可以选取符合各个阶段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除接受学校教育外,人们还通过其他教育机构实现德、智、体全方位发展。如今形式各异的博物馆教育也是人们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博物馆教育相τ谄渌教育机构而言,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博物馆教育是全公益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知识面非常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寓教于乐,可以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和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四、实现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有效策略虽然博物馆教育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国内博物馆的中小学教育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对于博物馆的教育资源无法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教育价值无法全面体现等诸多问题,而在合作的形式上,也存在缺乏双赢的合作方式和合作频率较低等情况。诚然,很多学校与博物馆总结合作经验,正在努力改变现状,但笔者认为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开拓者,应以更主动的姿态制定更易为学校所接受的合作方式。(一)立足于学校教学目标制订博物馆教育计划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博物馆为学校提供的主要资源之一。因此,结合博物馆的特性与资源,充分利用陈列为学校服务,是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方式。博物馆教育工作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馆内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联系,邀请学校教师参与设计教育活动,然后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商议后推行教育计划,让教育活动能够正常开展[2]。同时,教育活动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进行不同主题的设置,以减少学习的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