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感冒病名首见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朱丹溪提出辛温、辛凉治法;明清感冒与伤风互称. 治则:解表达邪忌用补敛之品 1.风寒证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葱豉汤加味2.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玉屏风散(表虚自汗)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是因脏腑功能失调,使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 治法方药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杏苏散)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苏散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肺阴亏耗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哮病的主要病因是宿痰内伏于肺,而宿痰形成的原因有外邪侵袭、饮食失宜、正虚久病.基本病机是痰阻气道,痰气搏结,肺失宣肃。《金匮要略》将本病称为“上气",指出其发作时的典型症状为“喉中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为本虚标实之病。 哮病的病证分型: 冷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白,面色晦滞,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⑵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⑶代表方剂:射干麻黄汤; 2、热哮:⑴症状表现:喉中哮鸣如吼,气粗息涌,胸膈烦闷,呛咳阵作,痰黄黏稠,面红,伴有发热、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⑵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⑶代表方剂:定喘汤。 哮病发作诱因及先兆:发作前常有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诱因,出现鼻塞、喷嚏、咳嗽、胸闷等先兆。 哮病的护治原则:发时治标,通过宣肺豁痰;平时治本,通过补益脾肺、肺肾双补。 喘证1.实喘2。虚喘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 五、胸痹 病名首见《金匮》,“阳微阴弦”创立了瓜蒌薤白白酒汤等 明清《玉机微义》鉴别心痛与胃脘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胸痹心痛 1)痰浊壅塞通阳泄浊、豁痰开结-瓜萎薤白半夏汤2)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丹参饮)3)阴寒凝滞辛温通阳、开痹散寒-瓜蒌薤白白酒汤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六、中风 病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上犯于脑 《素闻》大怒则形气绝,而血宛于上,使人薄撅 《金匮》分中络中经、中脏中腑;李中梓分闭证、脱证 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提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 【急性期】 1.中经络 1)风痰入络祛风、养血、通络-大秦艽汤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熄风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2.中脏腑 1)痰火淤闭(阳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2)痰浊淤闭(阴闭)豁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3)脱证(阴竭阳亡)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恢复期】①气虚血滞: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阳还五汤 七、胃痛《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 《医学正传》指出前人所谓心痛多为胃脘痛; 《医学真传》提出“通则不痛”治则:理气和胃止痛 1)饮食停滞消食导滞保和丸(小、大承气汤)2)寒邪客胃散寒止痛良附丸或局部温熨,服生姜红糖汤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八、泄泻(运脾化湿) 1)寒湿(风寒)芳香化湿,疏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泄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湿重合平胃散)3)脾虚泄泻健脾益胃参苓白术散 便秘 【实证】 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气秘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 【虚秘】 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 九、鼓胀肺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 病名首见《内经》《诸病源候论》认为与水毒有关 1)气滞湿阻(气鼓)疏理肝气、行湿散满柴胡疏肝散、胃苓汤2)寒湿困脾(水鼓)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3)肝脾血瘀(血鼓)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加减 十、水肿 病机:肺失通条、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 《素闻》治疗:去苑陈坐…开鬼门,洁净府 朱丹溪分阳水、阴水;《景岳全书》鉴别水肿及气肿 【阳水】 1)风水泛滥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不典型)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五苓汤 【阴水】肾阳衰微: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十一、消渴由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致 1)上消(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2)中消(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3)下消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阴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