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法律问题研究傅美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伴随中国经济腾飞而来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第111号公约)及建议书中已经对就业歧视有了明确的界定:“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生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简而言之就是劳动者在选择就业时因种族、性别、年龄、地域、相貌等方面的不同而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在我国具体表现在女性就业歧视、就业健康歧视、就业残疾歧视、基于户籍和地域的就业身份歧视、就业年龄歧视等。在我国遭受就业歧视的最大群体就是农民工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已成为社会共识。一、农民工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城市农民工群体虽然庞大但缺乏组织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民工始终不能融入城市生活缺乏组织的农民工群体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处处都受到歧视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工在城市中受到的歧视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就业机会歧视从理论上来说凡是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都应当有报名应招的平等机会任何人或用人单位都不得加以剥夺、排斥、损害和限制。然而在我国现实经济社会里农民工的应招权被限制和应招机会被剥夺、排斥、损害的现象十分普遍。目前对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歧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直接对农民工就业进行行政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如政府允许和限制使用外来劳动力的行业、工种和职业清单。在这种职业保留和劳动用工限定的制度下广大农民工只能进入收入低、福利差、工作环境差以及安全、待遇、劳保等都无法得到保障的次属劳动力市场而收入高、劳动环境好的首属劳动力市场却为城市居民所独有。2.对农民工就业的歧视性收费。农民工离开农村时要交费办理身份证、未婚证、计生证、毕业证、待业证等还要交计划生育季度妇检保证金、公粮水费和三提五统保证金。此外他们在城市还要交费办理暂住证、健康证等。这些歧视性收费提升了农民工的就业门槛。3.对城市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的特殊优惠政策与措施造成了竞争环境的行政干预和事实上的不平等就业是一种变相的和更为隐蔽的保护本地居民就业排斥外来劳动力的间接性雇佣歧视。(二)就业待遇歧视1.低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没有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或者使其报酬低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线。农民工被视为体制以外的“三不管”群体由老板与用人单位自行决定农民工的工资报酬。在没有强制标准的情况下用工单位为了自己的利润总是尽可能的压低雇用人员的工资。2.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从事同种工作、熟练程度相同的劳动者在提供等量劳动之后提供不同等的报酬。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利用灵活的招工方式有意用各种条条框框把员工分成三六九等人为地造成同工不同酬。农民工的劳动报酬与城市户口的员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农民工虽然从事着与城市户口员工相同的工作拥有相同的工作绩效但获得的是较少的工资;不给加班费或者少给加班费使农民工失去了生活来源。3.拖欠工资情况严重。近年来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屡见不鲜在许多生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中拖欠农民工工资已是普遍现象这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问题。根据全国总工会的数据2021年初全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被拖欠的工资估计在1000亿左右。拖欠农民工工资在建筑施工企业最为普遍根据全国建设系统工会2021年初的数据:“有的省约有55%的农民工遇到工资拖欠问题。据建设部统计截止2021年底全国拖欠工程款约5000亿元主要是业主拖欠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政府拖欠另外是开发商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拖欠。根据北京市的调查全市70万农村进京施工队伍被拖欠劳务费总额约30亿元人均被拖欠4000多元。”[李强:《农民工与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尽管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拖欠工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解决了旧的拖欠的同时新的拖欠问题又开始产生农民工工资拖欠陷入年年治理、年年有新拖欠的不良境况。(三)就业安全保障歧视1.从就业运行过程的安全保障来看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不得随意修改劳动合同条款或终止劳动合同解雇劳动者即使是合法解雇用人单位也应当向被解雇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收入保障法律例外规定除外。然而我国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甚至公有制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