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龙源期刊网 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策略 作者:骆耀昌 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9期 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认知的效度、广度与深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践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根据课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 教学对象来进行,需要明晰技术具体用在哪里、如何使用。具体而言,可以遵循以下策略: 一、课型适配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其中新授课还可以细分 为概念课与例题课。每种课型的特点和要求不同,在应用信息技术时适配这些要求和特点才能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试卷讲评课,可使用投影平台,其优点是教师在试卷上的写、画完全 展示在学生面前,相当于一对一面授辅导,效果比用其他手段好。又如实验课,部分内容由于 受条件限制,不能现场操作演示或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可通过微课或动画影片等信息技术给 学生提供虚拟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又如练习课与复习课,其题型杂,知识点多, 各种信息技术都会用到,需注意适应课型特点,帮助学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清晰 化,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有力工具,学生学习的得力帮手。 二、知识切入策略 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切入的知识点很多,如重点、难点、正面、反面、易错 点等等。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切入,进行有效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 时,常常出现“(a+b)2=a2+b2”的错误。如何加深公式的理解,避免错误?教学时可以从这个 易错点切入,利用信息技术以形、数两方面进行推导。 三、目标导向策略 初中数学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需要用到文本、图表、动画、影片、卡通等素材,偏重使 用哪些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以目标为使用导向。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关于运费的应用题,由 于条件多,关系复杂,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用表格理清各量之间的关系,故适宜用 PPT或Flsah列出表格,引導学生逐项分析逐格显示,以降低难度,达成目标。 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其中一个目标是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可以用流程图。章末复 习的目标是知识的总结与梳理,适宜用思维导图、知识框图。遇到分类讨论和动态几何图形 时,可以选用几何画板、GeoGebra等制作动态几何图形来确保目标的达成。 龙源期刊网 四、展示时机策略 所谓信息技术的展示时机,即在教学中什么时间、什么环节使用信息技术,展示哪些内 容。这与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模式紧密相关。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各 有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展示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双基”训练和思维训练 为核心,择机展示,如在老师的思路点拨前或后展示,在学生思考前或后使用等。例如动态几 何图形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但它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非常有用。如果每次都不经过 学生的思考与想象直接呈现展示,就不利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五、因材施教策略 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高低,因此在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长短不同、 详略有别,根据教学需求,合理使用。一般情况下,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当只需适当的提示就 能理解掌握时,可以简短使用;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就需要详尽的演示和讲解,甚至还可能用 多种技术手段,多角度解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六、呈现形式策略 在教学中,通过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力求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做到心到、眼到、 耳到、手到、口到。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单一,对初中生的学习吸引力不强,在实践中按教学 需要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使抽象具象互化,动态静态互转,文本图表互换,能提高学生的感 知效果,并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当然,数学知识的呈现并非越直观越好。因为数学的本质是抽象概括,过度的直观,会 弱化学生想象能力与抽象思维的培养。 责任编辑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