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夫山泉事件分析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1事件概述2策略分析——3月质量门事件时间时间时间3消费者分析3消费者分析3消费者分析标准此次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不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而是水标准混乱的问题。针对危机处理,有管理专业人士提出了“5S”原则的处理对策,即《京华时报》针对农夫山泉的第一篇报道是4月10日发布的。 4月9日,《京华时报》已和农夫山泉进行了采访沟通,并按照农夫山泉的要求发去了采访提纲,而且采访提纲火药味十足,业内人一看就会明白《京华时报》是奔着负面报道来的。 但农夫山泉的公关居然没有引起重视,错过了最好的处理时机。 试想: 如果农夫山泉此时就此事和《京华时报》的采访记者及报社领导进行深入沟通,及时控制住负面报道的源头?就有可能避免往后事件的爆发。4月10日,《京华时报》发布报道《农夫山泉标准被指不如自来水》,引发网络媒体大量转载,一时间农夫山泉处于风暴的中心。 农夫山泉于4月10日的17:30分,才给《京华时报》记者胡笑红发了个短信,说有个声明发给她。 4月11日早上8点50分,才发出针对此次负面报道的声明,距离《京华时报》的报道发出达28小时,错过了危机处理的黄金24小时,错过了控制危机的最佳时机,事态进一步恶化。 试想: 假如农夫山泉第一时间赴京和《京华时报》进行沟通,和《京华时报》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是否能有效阻止《京华时报》的后续负面报道,或者是否能缓和事件的发展程度?《京华时报》第一篇报道批评的是农夫山泉关于水的执行标准有问题,但并没有说农夫山泉的水的质量有问题。 但农夫山泉并无从一开始就承担责任,且忽略矛头问题,将矛头指向华润怡宝及京华时报。假设: 农夫山泉在事件爆发后,真诚地承认企业水质执行标准的问题,并通过权威机构证实水的质量没有问题,事情会否简单明了,不进一步恶化? 因为中国饮用水的标准的确存在复杂化问题,消费者最终会转向关注管理部门的处理,便可转移公众视线,更可借机会宣传农夫山泉的水质安全。农夫山泉在处理此次危机事件时,没有做到真诚沟通,态度非常傲慢,指责媒体、行业协会、竞争对手,最后使自己成为了孤家寡人。在新闻发布会上,农夫山泉则表现得非常不冷静,使其和《京华时报》起冲突的新闻占据了媒体报道的重要位置,而关于农夫山泉的水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却仍然没有解释清楚,却引起了媒体报道农夫山泉和京华时报“打官司”的热潮。即使《京华时报》第一篇报道是蓄意为之,如果农夫山泉抱着真诚沟通的原则,和《京华时报》进行沟通,而不是指责《京华时报》无良,指责记者报道不严谨,用心不端。 也许就不会刺激《京华时报》,使其不得不连续用70多版来报道农夫山泉事件,以证实自己的声誉。一般情况下,企业和行业协会的关系基本都是“鱼水情”,因为协会基本靠企业养着。但是在整个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一直缺少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声音,连模棱两可但影响力巨大的“下架”新闻,源头竟然是一个协会给出的“建议”。在整个事件的处理过程中,除了农夫山泉在CCTV及各大媒体花重金砸的广告,我们没看到任何权威部门出来替农夫山泉说话,农夫山泉自己提供的所谓美国标准检测报告,也缺乏可信度。假设: 农夫山泉在《京华时报》发出负面报道的第一天,就请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对其水质进行检测,公告其产品质量没有问题,告诉消费者农夫山泉的水可以放心喝。 《京华时报》即使想曝光也碍于权威部门的面子,同时,也可消除消费者心里的疑虑。1、不够关注用户诉求。 老百姓不关心标准,只关心产品是否有问题。 所有核心传播均应围绕于问题产品的批次质量、如何解决问题等。 2、对抗媒体。 不是不能搞对抗,但要控制程度。 农夫直指京华时报为对手操纵的枪手,这无异于以整个报纸公信力为筹码。 3、整体焦点模糊。 某饮用水协会收费不成来敲诈,华润旗下怡宝幕后黑手搞民企,洋标准更先进 公关主线不清晰,焦点模糊。 4、意气用事。 一味探寻所谓‘真相’,习惯性质疑‘动机’,盲目牵扯太多事情,把问题复杂化。农夫山泉以往经历过不少公关事件,而此次公关事件的做法,被许多媒体人称为最差的一次公关事件,也被许多公关人称为“自杀式公关”。 但是否真的是其公关失误?还是其故意引导的公关行为? 因最终有关部门证实此事件主要是标准问题,而非企业问题。 农夫山泉早就自信自己的质量没有问题,因此,在爆发了水质安全事件后,借助媒体一直将舆论推到最高点,再公布其水质安全,以向消费者展现一个真实的、敢于媒体对抗的农夫山泉企业形象。 在事件爆发后,农夫山泉缺乏对事件准确的危害分析,且没有找对事件核心的关键环节,因此,低估此事件,以一贯的战斗方法去应对,给自己不断创造危机,最终一个人和同行、行业、媒体对抗。无论什么原因,农夫山泉因一个行业协会的下架建议,就宣布为了“尊严”退出北京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