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分组压缩感知的时空遥感图像融合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高,遥感图像的分辨率和时序特性越来越明显,同时也会出现遥感图像数据量过大、存储和处理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图像压缩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传统的压缩方法会导致信息损失、降低图像质量、增加解压缩时间等问题,不利于融合后的应用。因此,需要探索一种高效的图像融合方法,以保证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的一致性。 本研究基于分组压缩感知,旨在将多个时空遥感图像进行无损融合,并对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提高存储和处理效率。 2.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时空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另外也有以下目标: 1.探索分组压缩感知方法在时空遥感图像方面的应用; 2.实现高质量和无损的图像融合; 3.提高存储和处理效率。 3.研究方法 基于分组压缩感知,本研究将多个遥感图像进行压缩,再进行融合。其具体步骤如下: 1.预处理:首先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对单幅图像进行去噪、增强和直方图均衡化等操作。 2.图像压缩: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组压缩感知,将多个图像压缩为少量信号。分组压缩感知的过程中,利用了遥感图像的时空特性以及各个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和稀疏性的特点,通过最小化误差重建,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下实现了图像压缩。 3.图像融合:根据图像压缩后获得的稀疏系数,将多个遥感图像融合为一幅高质量且无损的图像。融合过程采用加权平均法,对于相同位置的信号,取其加权平均值作为融合后的结果信号,从而保留了原始遥感图像的信息。 4.评价指标:采用图像质量评价指标SSIM和PSNR,评价图像融合效果。 4.研究意义 本研究提出的基于分组压缩感知的时空遥感图像融合方法不仅可以保持图像质量和空间分辨率的一致性,还可以提高存储和处理效率。该方法有可能应用于遥感图像的监测、环境遥感、地质勘探等领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技术支持。 5.预期结果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采用基于分组压缩感知的方法实现时空遥感图像的高质量、无损融合,同时比较不同压缩参数下的图像质量,选择最佳的压缩参数获得最佳的融合效果。 6.研究方案和步骤 本研究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熟悉遥感图像的特点及其处理方法,学习分组压缩感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时空遥感图像融合的相关算法及应用。 2.文献综述: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综述和分析遥感图像压缩及其融合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算法实现:以Matlab为主要工具,研究分组压缩感知的具体算法,实现压缩和融合功能。 4.实验设计和分组:依据不同压缩参数设置多种实验组合,通过SSIM和PSNR等指标评价不同压缩参数对融合效果的影响。 5.实验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处理,构建合适的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6.论文撰写:撰写一份完备的文献综述和研究报告,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7.参考文献 [1]HuangJ,ZhangY,MetaxasD,etal.Learningwithstructuredsparsity[J].Proceedingsofthe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ervision,2011,2(4):321-328. [2]RamaniS.Singleimagedenoisinganddeblurringusingadaptivesparserepresentations[J].JournalofVisualCommunicationandImageRepresentation,2012,23(6):823-839. [3]ChangCC,HsiehCC.Thefastandefficientcompressivesensing-basedapproachforimagefusion[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yber-EnabledDistributedComputingandKnowledgeDiscovery.IEEE,2012:480-484. [4]LiW,GuoX,ChenQ.Fusionofspatialandspectralinformationofmulti-focusimageusingcompressivesensing[C]//2015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cienceandControlEngineering.IEEE,2015:4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