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源学院:贾豫葛 2010年9月14日内容: 1)地震波的基础知识 2)地震的地质地球物理前提 3)地震波的时距曲线 4)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 5)地震勘探数据处理 6)地震资料的解释1、地震勘探定义 地震勘探是根据人工激发(爆炸或撞击地面)的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地震界面后,在地层中产生反射和折射,部分地传回地表。用专门的仪器记录返回地面的波的旅行时间,研究振动的特征来确定产生反射或折射的界面的埋深和产状,并根据所观测的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及波的振幅与波形变化,探讨介质的物性与岩性。2、地震勘探发展概述6)1907年佐普里兹等发表了地震波的著作,与此同时,瑞雷提出了面波理论; 7)1913年开始应用声波测量水深和冰山的存在位置,19231930年用折射波法找到大量盐丘; 8)1927年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校首次开设物探课; 1937年,采用6道地震仪 1940年,为612道 二战后,为24道 60年代后,为48道 81年后,为4896道 现在地震仪道数已发展到数千道,但工程地震一般用2448道。3、地震勘探用途1)按波的传播特点划分 (1)反射波法勘探; (2)折射波法勘探; (3)透过波法勘探。 2)按接收波的类型划分 (1)纵波勘探; (2)横波勘探; (3)面波勘探。 3)地震按勘察范围划分地震波是机械波的一种 机械波定义: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形成机械波的两个必要条件:波源和介质。弹性波的产生2、弹性介质与粘弹性介质(不同)激发信号――波形变“胖”,振幅变小。二、应力和应变剪切应变角度改变量同理对角线转角在yoz平面上的投影同理应力和应变2)各向异性三、弹性模量(2)泊松比(σ)(4)切变模量(μ)以上讨论可知,弹性参数是应力与应变的比例常数,表示介质抵抗形变的能力, 其数值愈大,表示该介质愈难以产生形变。四、波动方程式中,u,v,w分别为x,y,z方向上的位移,λ,μ为拉梅常数,ρ为介质密度此方程代表的波称为剪切波,或等容波3、地震波动的形成在外力地震子波 炸药震源爆炸在弹性变形区域形成弹性波,研究表明弹性波在近距离内会发生较大变化,传播一定距离(几百米)后便相对稳定,形成地震子波。并且认为在以后的传播中,地震子波不再发生变化。1、地震波的分类胀缩力从波动方程知:纵、横波传播速度为3、体波 (1)纵波(Push):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可以在固、气、液中传播。 ***常见机械波中,声波是纵波;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2)横波(Shake):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只能在固体中传播。4、面波 当P波和S波到达地球的自由面或位于层状地质构造的界面时,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其他类型地震波。这些波中最重要的是瑞利波和勒夫波。这两类波沿地球表面传播;岩石振动振幅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至零。由于这些面波的能量被捕获在表面才能沿着或近地表传播,否则这些波将向下反射进入地球,在地表只有短暂的生命。 两种面波的速度都比体波小,但在地震记录上,面波的振幅一般比体波大,原因之一是:体波是在三维中传播,而面波则是二维的,所以体波位移随距离的递减率要比面波快。 在离开震源一定距离后,地震记录上的面波就比较显著了。不过地震的面波成分和它的激发条件极有关系。大地震的面波总是很显著的,但小地震的面波有时并不发育。勒夫波是地震面波中最简单的一种类型。 洛夫波:是1911年英国力学家洛夫(Love)首先提出的。 洛夫波产生的条件:介质至少要有两层,上层中的Vs要小于下层中的Vs。面波存在于分界面之下,传播速度介于上下层两个横波速度之间。洛夫波是横波,其质点运动与分界面平行。 Vs上﹤VL﹤Vs下 洛夫波使岩石质点运动类似SH波,运动没有垂向位移。岩石运动在一垂直于传播方向上在水平面内从一边到另一边。虽然勒夫波不包括垂直地面运动的波,但它们在地震中可以成为最具破坏性的,因为它们常具有很大振幅,能在建筑物地基之下造成水平剪切。勒夫面波:低速带顶底界面,平行界面的波动,振动方向垂直传播方向,SH波瑞利面波的地面运动不同于洛夫波。 1885年首次由瑞利(Rayleigh)描述,它们是地震波中最近似水波的。岩石质点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 勒夫波和瑞利波的速度总比P波小,与S波的速度相等或小一些。 VR≈0.9Vs 瑞利波存在于地球表面之下,是1885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首先在理论上导出,以后在地震记录中得到证实。这种波的振幅在地面最大,随着深度而指数缩减。它有一定的传播速度VR,比横波速度Vs略小一些。当波向前传播时,介质质点的运动轨迹是向后倒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