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概述概述椎间盘通常包括三个部分:①软骨板;③纤维环;③髓核。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要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腰椎间盘突出是腰痛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原因复杂: 一是内在因素,主要是退变, 二是外在因素,主要是损伤 损伤占主要因素,二者互为因果。损伤导致退变,而退变又容易引起损伤。概述诊断标准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4、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5、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由于椎间盘突出物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和缺血,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充血,加重了神经根的充血程度和脊髓血管的扩张,同时也加重了神经根的压迫而出现间歇性跛行及疼痛。 那么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哪根神经呢? 如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从L4/5椎间孔发出的L4神经吗?不是,因L4神经已经从椎间孔出去了,所以压迫的是L5神经。(四)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腋下,躯干一般向患侧弯;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肩上,则脊柱弯向健侧。L5-S1椎间隙变窄前纵韧带钙化中医病因病机取穴原则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针灸治疗骨度分寸膀胱经腧穴胆经腧穴压痛点取穴原则五输穴八脉交会穴腹针承扶委阳WeiyangBL39委中WeizhongBL40应用: 下肢痿痹配阳陵泉、悬钟。 腰痛配肾俞、腰阳关。 腹痛,吐泻,丹毒配曲池。 小便不利、遗尿配中极。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刺络放血。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可灸. 备考:合穴四弯穴----委中、曲泽 “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膏肓GaohuangBL43秩边ZhibianBL54承山ChengshanBL57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 应用:痔疮配长强、血海; 便秘配大肠俞、秩边; 小腿抽筋拘急疼痛配委中。 操作:直刺1~2寸。不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可灸.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五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膀胱足穴昆仑KunlunBL60应用: 头痛项强配后溪、天柱; 目眩配攒竹; 痫证配百会; 腰骶痛配大肠俞,次髎; 脚跟痛配太溪; 难产配至阴。 操作:直刺0.5~0.8寸。妊娠慎针。(《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备考:五输穴之经穴。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申脉ShenmaiBL62至阴ZhiyinBL67应用: 胎位不正取双侧至阴,用艾条温和灸,以妊娠28周至36周疗效最好,灸前排空小便,松开腰带,正坐垂足位或仰卧屈膝位,每侧腧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灸1~5次收效,见效即止。 配风池、攒竹治头痛。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放血,妊娠慎针。 备考:井穴。“头面之疾针至阴” 足太阳膀胱经小结2.取穴要点 目内眦上方取睛明。眶上切迹取攒竹。 背部第一侧线取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 背部第二侧线取膏肓、志室、秩边。 第二骶后孔取次髎。 腘横纹中央取委中,委中外1寸取委阳。 腓肠肌人字沟顶点取承山。 小趾外侧甲角旁取至阴。3.主治要点 外经病:睛明攒竹治目疾,天柱治头项病,背腰腧穴治背腰痛,腰骶下肢腧穴治腰骶下肢病。 脏腑病:背俞穴主治所属脏腑的病证。腰骶腧穴治前阴病。委阳治三焦病。 神志病:癫狂痫,不寐。 4.特殊作用 膈俞治血虚、血证。 委中治热证。 膏肓治虚证。 承山治大肠病。 昆仑、至阴治难产,至阴治胎位不正。5.操作要点 睛明、攒竹禁艾炷灸。 攒竹斜刺或平刺,背部腧穴斜刺0.5~0.8寸。 背俞穴为艾灸最常用穴位。 委中刺络出血,至阴点刺放血。 昆仑、至阴妊娠慎针。井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