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传统生态哲学构建现代生态伦理模式今天当人类面临环境和生态危机的时候人们重新审视人和自然关系认识到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人对自然进行保持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因此我们必须扩展道德功能的领域把传统道德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扩展到调整人和人以及人和自然关系重视道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功能。中国传统哲学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和西方生态伦理构建过程中的东方转向和说明中国传统生态哲学队当代生态伦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一、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兴起及其东方转向现代生态伦理学是在人们反思人的自然的关系中产生的。生态伦理学兴起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早期英国哲学家边沁第一个主张把道德范围扩大到动物他认为感受苦乐的能力是获得平等权利的根本特征。1864年美国学者乔治•帕金•玛什在《人与自然》一书中首次从伦理学角度探讨自然保护问题。1923年史韦兹出版《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后来又提出把道德关怀扩展到一些生物要求对所有生物行善。(《敬畏生命:50年来的基本论述》)1933年莱奥波尔德(aldoleopold)发表了《大地伦理学》一文提出将伦理作为辅助手段管理自然拓展传统伦理学到自然领域的观点并在1949年出版的《大地伦理学》一书中提出了生态伦理学的概念创立了生态伦理学把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人与大地的关系人为人是自然界共同体的成员应该承认人以外的实体固有的权利并且确立了生态伦理的科学基础和价值取向。上个世纪6、70年代以后由于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寂静的春天》和罗马俱乐部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带来的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更广泛共识的形成和世界生态运动的深入生态伦理思想也走向系统化。1979年哈格洛福、罗尔斯顿等人创立了《环境伦理学》学刊成为该学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牌。1986年泰勒(p•w•taylor)的《尊重自然》一书问世他主张生命体由于各具其“固有的价值”自然界的存在并不简单地是我们开发利用的对象也不能将自然生物仅仅当作是我们利用和消费的资源。美国学者罗尔斯顿1986年出版了《哲学走向荒野》一书论证了生态伦理学的合理性呼吁应当将所有地球上的自然存在——大气层、岩石圈、地质层、生态圈等都看作是与人具有同等价值和生存权利的存在应当将道德权利赋予这些存在物。纳什(r•f•nash)在1989年出版的《自然的权利》著作中指出权利不是人的特权还应包括动物、植物、土地甚至所有自然的无机物体。1992年日本伦理学家丸山竹秋发表《地球人的地球伦理》一文提出地球伦理学以人的生存和地球要素(环境保护)为最大和最终目标。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的建构标志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和完善。它超越了以往狭獈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积极扩展伦理的范围把人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纳入到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时代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也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在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构建过程中学者们不断反思西方文明模式反思人对自然的粗暴统治所造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他们把生态危机的根源归咎于西方文化主流中的主客二元分立的本体论、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论和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他们以现代环境运动作为其现实基础以现代生态学作为其科学依据以后现代主义及其它人文主义的思想作为其理论来源力图建立一种包括人、自然乃至宇宙在内的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用生态伦理来重新界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构筑现代生态伦理的过程中由于看到西方主流思维方式的狭隘性现代生态伦理学家在寻求构筑生态伦理的思想资源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东方文化他们认为东方文化特别中国传统哲学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思想。著名学者f.卡普拉(f.capra1938——)认为佛教、道家、儒家、禅宗等中深蕴有各种生态智慧他曾说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评价“在诸伟大传统中据我看来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创始人施韦兹和罗尔斯顿等也十分推崇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尊崇自然、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老子、庄子、孔子、荀子、墨子、孟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字及其有关著述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著作中。施韦兹说:“属于孔子(公元前552-前479年)学派的中国哲学家孟子就以感人的语言谈到了对动物的同情。老子(公元前6世纪)学派的列子认为动物心理与人的心理的差别不很大即没有象人们通常所想象的那么大。杨朱(应是‘程朱’指程颢、程颐、朱熹)反对动物只是为了人及其需要而存在的偏见主张它们的生存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东方传统文化思想对伦理学的理论突破有所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