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于人群密度感知的疏散模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口密集区域也随之增多。同时,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发生也对人群的疏散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在保障公众安全方面,研究人群疏散模型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研究人群疏散领域已经有了很多成果,但在实际疏散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人流拥堵现象,疏散速度缓慢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人群密度感知的疏散模型,探索提高人群疏散效率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疏散模型的建立 研究以室内疏散为例,在考虑人群密度的基础上,建立疏散模型。考虑人群行为特点,从出口的位置、人群的数量、速度、密度等因素入手,建立数学模型,探索疏散过程中人群的行为变化规律。 2.仿真分析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疏散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比如出口位置、出口数量等,来模拟不同情况下人群的行为变化。同时,观察仿真结果,可以寻找出解决人流拥堵、提高疏散效率的方法。 3.实验验证 通过现场实验,对建立的疏散模型进行验证。在实验前,考虑到人群行为和环境因素的差异,可以对实验场地进行合理的设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检验数学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并从现场实验中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三、研究意义 1.提高公众安全 人群疏散模型的研究,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安排城市公共场所的人流量和安全疏散方案,从而提高公众的安全性。 2.加强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可能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研究人群疏散模型,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应急管理的能力。 3.推动科技创新 人群疏散模型的研究,需要将计算机控制技术、行为学、空间结构等多学科进行结合,增进学科的交流和创新,拓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推动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调研法 通过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本研究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 2.数学建模法 基于文献调研和实验数据,利用数学方法和模型,对疏散过程中人群的行为表现进行建模,并根据模型获得疏散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3.计算机仿真法 利用COMSOL或其他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调整模型中的不同参数,模拟不同的疏散情景,并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实验法 在现场设置实验场地,在不同的场景下,对疏散过程中人群的行为变化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中,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和现场视频资料,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和统计。 五、预期结果 1.建立基于人群密度感知的疏散模型 分析人群行为特点和环境因素,在考虑人群密度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探索疏散过程中人群的行为变化规律。 2.提出提高疏散效率的方法 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分析,针对人流拥堵等问题,提出相应的疏散策略和措施。 3.实验验证 通过现场实验,对所建立的疏散模型进行验证,寻找现实中的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模型。 六、研究计划 1.第一年:文献调研、实验准备、数学建模初步探索。 2.第二年:数学模型建立、计算机仿真分析、实验过程的实地收集和建设。 3.第三年:优化模型、实验验证、形成总结和本研究的论文撰写。 七、参考文献 1.禹光敏,袁玉珍,田明唐.基于移动属性和人类行为学的人群疏散模型及多重路径优化[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2,26(5):63-68. 2.王佳俊,汪焕焕.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人群疏散模型[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7(3):31-35. 3.张媛媛,李依龙.基于二阶段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人群疏散模型[J].控制与决策,2016,31(12):2222-2228. 4.刘国平.人群疏散生成器的制造:假设班次与加速度的影响[J].科技湃,2015(9):91-95. 5.HarrisonN,StantonNA,BaberC.Modellingpedestrianbehaviourinrailstations[J].Appliedergonomics,2006,37(6):755-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