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硕士学位论文深沪A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信息含量及市场效应实证研究申请人:缑毛生学科(专业):会计学指导教师:王海民教授2007年5月EmpiricalResearchonListedCompanies’AccountsReceivableInformationConnotationandMarketEffectofAStockMarketinHuandShenThesisSubmittedtoXi’anJiaotong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degreeofMasterofManagementScienceByGouMaosheng(Accounting)Supervisor:Prof.WangHaiminMay2007论文题目:深沪A股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信息含量及市场效应实证研究学科(专业):会计学申请人:缑毛生指导教师:王海民教授摘要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来我国的证券市场非常活跃大量的资金都涌入股票市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应收账款作为公司财务信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当期销售收入有利于市场占领;而且也增加财务管理成本放大经营风险。然而随着一些上市公司盲目地追求财务利润的增长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有增长加快的趋势面对巨额应收账款给公司未来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何正确解读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信息含量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更有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因此对于应收账款的界定、核算等信息含量的分析无论对于经营者还是对于投资者来说都具有十分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本文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财务信息披露客观实际的前提下选取部分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充分利用相关的统计理论及模型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期能够更加科学、系统、全面地阐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信息含量。2.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以有效市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为分析前提通过对销售动力说和盈余质量说的借鉴系统而全面地梳理了理论界对应收账款信息含量的研究成果。3.本文提出研究假设: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对于公司未来业绩起负面影响即符合盈余品质假说。在分析过程中选取了528家制造业样本公司运用应收账款预期式等模型通过未预期应收账款与未来销售收入、未来毛利率和未来税前净利负相关来验证研究假设。并且得到证实。4.进一步提出假设:未预期应收账款与股票超额收益负相关。通过市场调整模型和OLS回归分析模型来验证未预期应收账款与股票超额收益的相关性以验证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市场效应。5.针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信息含量给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所带来的启迪。关键词: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信息含量;实证研究论文类型:应用基础Title:EmpiricalResearchonListedCompanies’AccountsReceivableInformationConnotationandMarketEffectofAStockMarketinHuandShenSpeciality:AccountingApplicant:GouMaoshengSupervisor:Prof.WangHaiminABSTRACTInrecentyearsespeciallysince2006withthesecuritiesmarketofChinabecomingactiveandlotsofcapitalswarmingintothestockmarketthedisclosureoflistedcompanies’financialstatusappearstobeparticularlyimportant.Accountsreceivableastheimportantpartsofthecompanies’financestatusnotonlycanincreasetheircurrentsalesrevenueandhelptosharethemarketbutalsocanincreasethefinancialmanagementcostsandenlargeoperationrisks.Howeverwithsomelistedcompaniespursuingthegrowthoff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