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及其功能的任务书 任务书: 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诞生于欧洲的一种诗歌流派,以强调意象或象征性意义的“意象”为基本特点。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是形象化、意会性强,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情感和思想等。本次任务要求你撰写一篇关于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及其功能的文章,要求如下: 1.简要介绍意象派诗歌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详细阐述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是什么,并以例诗逐一剖析; 3.分析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所起到的功能。 要求:不少于1200字,要求分析深入,论据充分。 一、意象派诗歌的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意象派诗歌是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一种诗歌流派,主张用感性和直觉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强调意象及象征性意义的表达。意象派诗歌的主要特点是形象化、意会性强,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人类内心深处的感受、情感和思想等。这种派别的诗歌大多具有高度的意象化和传神的叙述活动,并常常在场景、颜色、声音、气味、情感、心理等诸方面表现出来,而且还融入了隐性的衔接。 二、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是什么,并以例诗逐一剖析 隐性衔接是指意象派诗歌中经过深思熟虑而形成的衔接方式,它没有直接的词句,但表现了一种情感联系的方式。具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在情感上建立衔接,这种衔接通常是基于情感的共鸣和情感的联想。例如,弗罗斯特的《茅屋为秋风所惊》中,“红烛昏罗帐,梦向何处去?”由“昏罗帐”联想到梦境中的纷杂画面,如此便将“红烛”和“梦向何处去?”结合在一起,隐性地衔接了起来。 第二种类型是在形象上建立衔接,这种衔接通常是基于形象的共鸣和形象的联想。“唐风”在他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了主人公的沉思,而下一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则由“绸帐”引发联想到卷帘,寓意心情落寞。 第三种类型是在隐喻上建立衔接,这种衔接通常是基于隐喻之间的联系和联想。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从“巴山夜雨”到“秋池涨”再到“君问归期未有期”,构成了一种无形的隐性衔接,将每一个隐喻之间联系起来。 三、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所起到的功能 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有诸多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丰富意象 通过隐性的衔接,可以将不同的意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丰富诗歌的意象。例如,徐志摩的《雨巷》中,“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描述了青春的逝去与不再,而“雨打梨花”则隐性地衔接着重申了这种情感。 第二、增强情感共鸣 隐性的衔接多是在情感上建立的,它也可以增强诗歌的情感共鸣。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道:“他与着九月,蓝得象青。我指着一块石堆说,‘这儿是我杀虎的地方。’他看着我,脸上很疲倦的样子,无声地笑了。”通过“我杀虎的地方”和“脸上很疲倦的样子”建立隐性的衔接,体现了作者对自己过去的经历的思考和自省,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第三、深化主题 通过建立隐性的衔接,可以将不同的隐喻或意象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化主题。例如,鲁迅的《故乡》中,“红薯地里的人们,正像一群群佝偻着的野狗。”通过将人和佝偻的野狗建立隐性的衔接,表现了贫困和落后的生活环境,深化主题。 综上所述,意象派诗歌中的隐性衔接是一种有力的诗歌表现手法,具有丰富意象、增强情感共鸣和深化主题等功能。在诗歌创作中,不同类型的隐性衔接都应在适当的情况下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