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控制研究的任务书 任务书 题目: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控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量急剧增加,使得传统的能源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可再生能源和废气余热利用已成为当前能源问题的热点。内燃机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产生的废气含有高温高压的余热,利用其余热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朗肯循环技术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能量利用技术。相比传统的水蒸汽发电和空气循环发电,有机朗肯循环具有精度更高、自适应性更强、能源利用更高的优点。因此,研究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控制,对促进节能环保、保障能源安全和提高现代化制造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1.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设计 当前,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内燃机优化匹配难度大,不同的内燃机型号、负载情况,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设计方式也不同。其次,传统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组件应用范围窄,系统工作效率低。因此,本项目旨在研究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对不同型号、负载的内燃机进行匹配研究,并探索新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组件应用范围和系统设计方式,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2.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控制 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控制策略对系统工作效率和能量利用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系统控制策略存在控制精度不高、系统自适应性差、调节响应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本项目旨在研究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提出新型的控制算法和策略,提高系统控制精度和自适应性,降低调节响应时间,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3.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 针对研究中设计的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评价系统工作效率、能源利用率、系统稳定性、环境适应性等性能指标,对系统进行评估。 4.论文撰写和成果推广 根据研究中的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编写研究论文,总结研究成果,推广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 本项目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测试等方法。 1.理论分析 通过热力学和热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分析和计算,建立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性能和效率。 2.数值模拟 通过有限元分析和运动学仿真等方法,对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系统性能和效率,优化系统设计。 3.实验测试 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实验测试和性能评估,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修正。 四、研究进度和预期成果 本项目总时长为2年,分为3个阶段进行。预期成果包括: 1.第一年: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设计方案。 2.第二年: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优化控制算法和策略。 3.第二年: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测试和评估。 4.第二年:研究论文和成果推广。 五、研究经费和参与人员 本项目总经费为50万元,具体分配如下: 1.实验设备采购费用:20万元。 2.人员经费:30万元,包括1位博士后、2位博士生和2位硕士生。 参与人员具体如下: 1.博士后:1人,主要负责项目的实验设计和测试工作。 2.博士生:2人,主要负责项目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工作。 3.硕士生:2人,主要负责项目的实验设计和测试工作。 六、研究条件和保障 1.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配备有内燃机、控制系统、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等实验设备,可以满足项目中的实验需求。 2.专业软件 实验室配备有一些专业软件,如MATLAB、SolidWorks、ANSYS等,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支持。 3.经费保障 项目的总经费为50万元,可以保障研究的需要。 4.办公场所 实验室处于校园内,具备优良的办公环境和资源配套设施,可以为研究成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 七、研究成果的期望 本项目预期能够实现以下几点: 1.建立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数学模型,预测系统性能和效率。 2.研究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优化设计,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和经济性。 3.研究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优化控制算法和策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自适应性。 4.通过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对内燃机废气余热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性能评估,得出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5.发表相关论文和科研成果,提高实验室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