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组织情境下的公仆型领导:文献述评与前景展望摘要:公仆型领导坚持服务优先而非领导优先这与我国的发展背景和文化传统有较大的契合性。文章对中国情境下的公仆型领导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从结构维度、影响因素、中介变量、调节变量和结果变量等方面构建了公仆型领导影响机制的概念性模型并对我国公仆型领导未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建议。关键词:公仆型领导;中国组织情境;影响机制领导一直是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话题。当前领导理论的研究不仅关注领导者自身还考虑了追随者、同事、监督者、工作环境与文化因素的影响(AvolioWalumbwaetal.2009)。作为一种独特的领导类型公仆型领导强调领导者要从下属的利益出发将下属的利益置于自身的利益之上这不仅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相吻合也为管理者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公仆型领导于1970年由Greenleaf正式提出随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输入“ServantLeadership”这一关键词发现现有关于公仆型领导的国外研究文献涉及到838篇。然而细观我国学者对于公仆型领导的研究历程则始于2008年(杨廷钫、凌文辁2008)。时至今日以CSSCI为检索源以“公仆型领导”和“服务型领导”为检索关键词发现现有的相关研究仅30余篇。在了解西方公仆型领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中国情境下的公仆型领导研究趋势既可以拓展公仆型领导的研究视阈也可以有效地指导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一、中国组织情境下公仆型领导的概念公仆型领导(ServantLeadership)又称服务型领导由Greenleaf在1970年发表的《做仆人般的领导》(TheServantasLeader)一文中正式提出。这一概念主要是Greenleaf受《东游记》(JourneytotheEast)一书所述的故事启发而来。该书讲述了一群人开展一场神秘之旅的故事故事的中心人物Leo担任着仆人的角色既负责日常琐事的安排与打理也用其意志和歌声鼓励大家不断前行旅行一开始进行的非常顺利直到Leo的离去使得整个队伍陷入了混乱并被迫终止由此大家才发现Leo不仅仅是一个仆人更是精神指引与高尚领袖。基于此Greenleaf提出了公仆型领导认为公仆型领导将他人的需要、渴望和利益置于自身之上坚持服务优先而非领导优先。公仆型领导还致力于让下属更加健康、聪慧、自由、自主并让下属也具备这种服务倾向(Greenleaf1977)。我国学者对公仆型领导的概念也进行了界定。如韩勇和陶建平(20112013)认为公仆型领导是以领导者本身的道德和责任为基础尊重被领导者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关注被领导者的发展挖掘和培育被领导者的能力充分激发被领导者积极进取的精神、心理和情绪等多方面动力将被领导者的利益置于领导者个人利益之上的颇具仁爱、以人为本的领导实践活动和认知行为具有主观性、持续性、精神性和利他性等特征。贺善侃和郑楠(2013)认为公仆型领导是一种柔性的领导方式以被领导者为中心依靠非强制性的领导方式达到领导目的并尊重群众利益和倡导联系群众。二、中国组织情境下公仆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自Greenleaf提出公仆型领导的概念以来学者对其结构和测量的探索从未停止但至今尚未能达成共识。Barbuto和Wheeler(2006)认为公仆型领导包括召唤、倾听、移情、治愈、觉醒、说服、概念化、远见、管家、成长和团队建设等十一个特征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公仆型领导是一个五因子模型即利他导向、情绪治愈、敏锐聪慧、理性说服和社会责任等。Liden和Wayne等(2008)以学生为调查对象发现公仆型领导可划分为情感治愈、创造社区价值、概念技能、授权、帮助下属成长、下属优先和伦理表现等七个维度。vanDierendonck和Nuijten(2011)对英国和荷兰的1571人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测量公仆型领导的8维度30题项问卷其八个维度分别是:授权、承担责任、提供支持、谦逊、真实、勇气、人际接受和社会责任。由此可见西方学者对于公仆型领导的维度构成并未达成共识。我国学者对于公仆型领导的结构与测量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孙健敏和王碧英(2010)运用配对样本的调查方式检验了Barbuto和Wheeler于2006年开发的公仆型领导问卷研究发现中国情境下的公仆型领导包括利他主义、情绪抚慰、智慧启迪、说服引导、社会责任五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3个题项累计方差解释量达到了70.27%而且还显示出了较好的聚合效度、区分效度、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等这一修订后的问卷也被许多国内学者所采用。汪纯孝等(2009)采用文献研究、关键事件分析和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