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铜团聚机理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的综述报告 导言 过渡金属氮化物(TMN)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热稳定性和优异的导电性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学、新能源、催化剂等领域。TMN表面的铜团聚行为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密度泛函理论(DFT)是解释金属氮化物与其它材料相互作用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将综述近年来DFT解释TMN表面铜团聚机理的研究进展。 TMN表面铜团聚机理研究 铜在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上的聚集和形成铜团聚现象是研究热力学和表面化学性质的重要问题。通过DFT方法进行的计算研究显示,TMN表面上铜团的形成可通过以下两种机理实现。 1.密集铜团聚机理 密集铜团聚机理是指某些金属氮化物表面的Cu原子通过规则排列形成Cu链或Cu簇,然后Cu原子间发生愈合而形成铜团聚的机理。这种过程基于相互作用能的最小化,如Cu在TiN(111)表面上形成铜原子链,最终通过表面的金属掺杂成铜团聚。相互作用能包含Cu-Cu间相互作用能和Cu-TMN间相互作用能,Cu-Cu键的强度和TMN表面的Cu电子态结构起关键作用。本质上,密集铜团聚机理是Cu原子在表面上形成体材料相同的紧凑结构。例如,在h-TiC(001)表面上,每个第一层格位(CuC)仅能容纳单个Cu原子,每个第二层格位(CuC2)能够容纳最多4个Cu原子。在第二层格位上密排的Cu原子形成Cu聚类,从而导致Cu团聚机理的出现。 2.活跃位点铜团聚机理 活跃位点铜团聚机理是指表面含有催化活性位点的过渡金属氮化物,Cu原子通过与位点形成良好的匹配,从而改变Cu的电子态,最终形成铜团聚的机理。这种机理基于电子相互作用的调节,如在Mo2N表面上,Cu原子总是选择位于Mo集团之间的N原子上,形成了Cu3N,与中心Mo原子以共价键形成八面体的结构,最终形成围绕Mo原子的Cu集群。研究表明,Mo2N表面上形成的Cu团聚显著增强了其催化活性。 综合分析 DFT研究表明,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铜团聚机理的本质是铜原子电子态调节和相互作用能的最小化,玻尔兹曼因子的影响也不能被忽视。与传统的过渡金属表面铜团聚机理相比,TMN表面铜团聚机理具有更为复杂的电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在研究中还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在TMN表面上调控铜团聚的尺寸和密度以及如何通过二维TMN材料的组装来进一步影响表面铜团聚等问题,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论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DFT解释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铜团聚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DFT计算研究显示TMN表面上铜团聚机理主要包括密集铜团聚机理和活跃位点铜团聚机理两种,这两种机理的产生与其金属性质和表面催化性质有关。在未来,如何通过表面结构设计来调控TMN表面上铜团聚机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推动TMN在电子学、新能源、催化剂等领域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