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三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标点(一)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正确使用标点(一) 二.教学步骤: (一)考点综述 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三种题型: 1.出现在第Ⅰ卷,每道题考查三四种不同的标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2.在第Ⅱ卷中与病句或语言的简明、得体等结合起来判定并修改; 3.在文言文中考查句读。 测试范围主要集中在顿号、分号、冒号、问号、破折号、括号、引号等的使用上,分值在2—5分之间,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要正确判定、使用标点符号,首先要熟悉标点符号的有关规定,其次要能理解句(段)意思,分清句(段)类型与结构。 考试频率最高的知识点有:①问号的使用。②引号、括号与相关点号的位置关系。③用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显示文章的层次。 (二)知识归纳 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 点号 1.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1)句号 例:“下课了。”张三说。 (2)问号 ①反问句和设问句句末都用问号。 例: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么?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②选择问句。 例:她是从四叔家里出去就成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 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呢? 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反对他们呢? ③主语和谓语倒置。 例:怎么啦,你? 注:有的句子里虽含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样等),但应用句号。 例:我不知道他去车站接谁。 我没什么,可不知道人家怎么想。 (3)感叹号 ①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也用叹号。 例:祥林嫂,你放着罢! 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 ②有的感叹句,主语和谓语倒置,应注意把感叹号放在句末。 例:多美啊,这祖国的大好河山! 2.句中点号:包括逗号、分号、顿号和冒号四种。 (1)逗号 ①复句中,分句内部或分句之间经常用逗号。 例: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②句子主语较长(如复杂短语作主语),或主语虽短但需强调时,可用逗号,主语后带有语气词时主语后面一定要用逗号。 例:这巨大的打击和难言的悲痛,几乎把吴吉昌击倒了。 他,就是我们班主任刘老师。 你啊,真不争气。 ③句子宾语较长时,可用逗号。 例:我记得,她那时还是一个穿着校服的学生。 ④用在倒装句子成分之间。 例:出来吧,你们!(主谓倒装)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定语后置) 我们的祖国正高速度地向前跃进,沿着胜利的道路。(状语后置) 你买的那套书,我也有。(宾语前置) 到底那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已经没法弄清楚了。(宾语前置) ⑤状语在句首,状语之后用逗号。 例:眨眼间,岗尖岗尖的四大堆柴草已经准备好了! ⑥用于并列的短语之间(并列成分较长,结构较复杂或者内部用了顿号,并列短语之间就用逗号)。 A.做主语. 例:水稻、小麦、棉花,化肥、石油、煤炭,这些都是国家统购统销的物资。 各项间有不同的层次分别,逗号用来区分不同的并列层次,顿号用来表示同一层次中各个成分的并列。 注:若并列的是词语一般用顿号,但并列的是词语后有语气词则一定要用逗号。 例: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箱子、水獭、野猫……种类实在不少。 场长介绍给我们看董昆他们打的野物皮子:狐狸呀,箱子呀,水獭呀,野猫呀……种类实在不少。 B.做谓语。 例:她沿着林间小路走着,想着,感动着。 我走了,你要不断识字,进步,生产。 注:如果并列谓语共同带一个宾语,用顿号。 例:她一遍又一遍地擦拭、抚摸那些古董,非常小心。 C.做补语。如果表示强调用逗号,一般用顿号。 例:屋子收拾得干净、整齐。 这个故事讲得生动,真实,感人。(表强调) D.并列成分做定语、宾语,一般不用逗号,用顿号。但并列成分内部又有并列时,在第一层用逗号。 例:他们在产品的商标上,包装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都印了洋文。 ⑦用于称呼语、应答语之后(如果加重语气则用叹号)。 例: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对,我已经穿好了。 好,我马上去。 ⑧用于插入语之后。 例:这个消息,我看,不可靠。 什么样的阶级,更确切的说,站在什么样的阶级立场上,就有什么样的立场。 ⑨用于复指成分之间(相连的复指成分之间无需停顿不用逗号,如:省会石家庄、首都北京)。 例:贫困、饥饿和疾病,这就是你们劳动的报酬。 “但求耕耘,不问收获”,这不正是老先生奉献教育事业的最好写照吗? 当年用血汗保卫过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的青青翠竹呢? ⑩用于反复的词语间、拟声词间。 例:渐渐地,渐渐地,她学会了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