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基限时练(七)李商隐诗两首 一、基础测试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锦瑟落色稼穑贪婪吝啬 B.马嵬巍峨帷幄韦编三绝 C.金柝唾弃箨龙落拓不羁 D.华年白桦犁铧哗众取宠 解析A.落色shǎi,余读sè;B.巍峨wēi,余读wéi;C.全读tuò;D.白桦huà,余读huá。 答案C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eq\b\lc\\rc\(\a\vs4\al\co1(A.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B.望帝春心托杜鹃托:托付、寄托,C.海外徒闻更九州更:改变,这里指恢复,D.当时七夕笑牵牛笑:嘲笑、讥笑)) 解析C项“更”应为“还有”。 答案C 3.从抒情方法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属于直接抒情的一句是() A.锦瑟无端五十弦 B.望帝春心托杜鹃 C.此情可待成追忆 D.不及卢家有莫愁 解析A项用锦瑟来象征进行抒情;B和D都是用典抒情。 答案C 4.选出对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 A.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化蝶之典,喻写年轻时沉迷的美好情境。 B.望帝春心托杜鹃——用望帝化杜宇之典,诗人托冤禽写伤感,写恨怀以表达殷切的思念。 C.沧海月明珠有泪——用鲛人泪变珠之典,隐寓自己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不及卢家有莫愁——用莫愁女之典,指玄宗慨叹自己的妃嫔比不上莫愁女漂亮。 解析D项“莫愁”之典,意在表明“不如百姓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答案D 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①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②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颈联须对仗考虑。 答案A 6.对下列常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后泛指军队。 B.四纪: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年。 C.七夕:指农历七月七日夜,也称乞巧节。 D.“鸡人报晓筹”中的“鸡人”指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即更筹,敲击报时用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解析B项中一纪应为十二年,四纪是四十八年。 答案B 二、课内阅读 阅读《马嵬(其二)》,完成7~10题。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 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 D.本诗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死。既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暗含指责,又对玄宗表示了深深的同情。 解析D项中“深深的同情”不正确,本诗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是把批判的锋芒指向唐玄宗。 答案D 8.诗的首联“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先用“海外更九州”概括了术士在海外仙山寻杨贵妃的传说,而后用“徒闻”加以否定。“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明明白白的结束了,因此“徒闻”“未卜”流露出作者对唐玄宗、杨贵妃二人爱情的讽刺之情。 9.诗的颈联“六军同驻马”与“七夕笑牵牛”内容上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唐玄宗、杨贵妃本来是发誓要“世世为夫妻”的,可当遇到“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玄宗虚伪、自私的本质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唐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来和“六军同驻马”相对照,表现出了二者的因果关系。 10.这首诗最突出的手法是对比,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