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心爱心用心 《逍遥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5、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4、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庄子的一篇散文《秋水》,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另一篇散文,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三、《庄子》简介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说明 参见课后注解①。高一时已经讲过,这里只是提及,明确一下重点。 四、课文诵读指导 1、正音正字 说明 提示重点词语的读音及意义、用法,详见书中的批注及课后注解。 2、诵读指导 《逍遥游》“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文笔汪洋恣肆。诵读时,针对不同的描述对象,应读出不同的描述情感。诵读大鹏怒飞一层,要读出气势和力量;读“蜩与学鸠”一层,要读出其渺小;读“小年与大年”一层,要读出鲜明的对比;读“汤之问棘”一段,要读出对鲲鹏的赞美,读出对斥鷃渺小、短视的蔑视。第三段举例论证,对“知效一官……而征一国者”,读时要带不屑一顾的态度;对宋荣子、列子,既要有赞美之情,又要强调他们“犹有未树”、“犹有所待”。结尾“故曰”一句是结论,要读得十分肯定。 五、学习第一段 思考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什么?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什么?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什么? 说明 这三个问题比较浅显,让学生细读课文,力求用原文中词语回答。 明确 1、大鹏飞往南冥,需要“海运”。 2、野马、尘埃在空中浮游,需要“以息相吹”。 3、蜩与学鸠不能远走高飞,是因为“枪榆枋而止”。 六、学生自读第一段,教师评点本段思路 明确 本段内容阐明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鲲大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翼大,“若垂天之云”。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接着,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 七、根据思路,学生当堂第一自然段。 八、作业 预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 二、学生自读自译第二、三自然段 说明 参照注解自译第二、三自然段,有疑难处,教师予以指导。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第二自然段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和第一自然段有何联系? 明确 朝菌、蟪蛄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 二方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汤之问棘,点名了“大小之辩”。归纳上文,补充印证。 板书 朝菌、蟪蛄小年 小年不及大年 冥灵、大椿大年 归纳上文 彭祖长寿大知 小知不及大知 众人匹之小知 汤之问棘补充、点明“大小之辩” 2、问:“汤之问棘”一段话与第一自然段相关内容似有重复之嫌,你是如何理 解的? 明确 第一自然段中对大鹏的描述出资《齐谐》,《齐谐》是记载怪异之事的,人们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孤儿,作者引“汤子之问棘”来加以证实;再者,前后两处描写详略不同,描写也有异:对于鹏之背,前者为“不知其几千里也”,后者为“背若泰山”;对于“扶摇”,前者没有描述其形状,后者用“羊角”描其状。其实,这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即重复之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大小之辩”的理解,与开头部分呼应和印证。 说明 并非简单重复,同中有异,是对前文内容的补充、印证,与篇首内容照应。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三自然段内容。 说明 允许学生停留在翻译的基础上。 明确 本段作者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的具体论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