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东省历城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感悟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美主题单元设计鲁教版 主题单元标题感悟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美作者姓名徐晔所属单位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联系地址济南市历城第一中学联系电话15165130683电子邮箱Xiaofang-818@163.com邮政编码250115 窗体顶端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表示相关学科)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高二年级所需时间课内2课时+课外3课时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提起苏轼,历来评论者一般都认为,苏轼的词以豪放而称誉,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豪放派。本人最欣赏的也是苏词当中那种豪放的艺术风格,但是,仅仅用“豪放”二字不能概括苏轼词艺术风格的全貌。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是多样化的,既有豪放词,也有婉转词,还有旷达词及风格自然清新的词。而苏轼词的基调应是旷达,这种旷达的基调贯穿在他的大部分词作中,这种基调在他的豪放词中更为明显。本单元以豪放为苏轼的主要艺术风格来探讨苏词的艺术风格魅力。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中的第三单元《北宋的旧曲新声》,学生自初中以来已经学习了苏轼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定风波》等七首抒怀词的学习,进行拓展研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走近苏轼的抒怀词。指导学生诵读《明月几时有》《定风波》《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十年生死两茫茫)《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七首词,抓住作者运用的不同意象,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苏轼的豪迈情怀,感悟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美。专题二,苏轼的坎坷人生、性格特点对其诗词创作的影响。引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苏轼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理想追求对苏轼诗词创作的影响。专题三,走进苏轼的作品,感悟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美。进行班级内诗词诵读比赛,设计“感悟苏轼的艺术风格美”的文学评论写作,发在班级博客上,完成本单元学习的成果展示。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苏轼及苏轼词作的写作背景,掌握苏轼创作的有关知识。 2.能够依据苏轼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词作所要表达的思想领袖人物情感,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体例词作中的“画面美”,品味词作豪迈、雄浑、壮阔的意境美。 3、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进一步理解苏轼及其豪放旷达、婉约、清新自然的诗词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苏轼词的风格艺术美,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坚强的人格。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苏轼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