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三角形全等判定(二) 广东顺德陈村镇初级中学数学科组姚丹雯 一、教学内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第19章《全等三角形》第二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第3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学生在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在了解全等图形和全等三角形以后进行学习的,而且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定理,后面还要学习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又是后继学习探索相似形的条件的基础,并且是用以说明线段相等、两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几何说理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1)用动点交轨的角度让学生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2)学生探索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角边角”、“角角边”,结合图形能准确表述三角形全等。 (3)学生能运用“角边角”、“角角边”的方法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2、能力目标 (1)通过动手画图、实验,理解和掌握“角边角”判定方法。 (2)通过角边角判定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生活问题,感受三角形全等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2)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三角形全等“ASA”、“AAS”的形成、应用和应用过程的规范表达。 三、教学原则、方法 考虑到班里学生成绩的差异,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都能在原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材施教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为了收到高效课堂的效果,除了在新课引入时采用三种渠道相结合,让不同程度的学生,从上述的渠道领悟不同的感受外。还注意精心安排学生练习,不单要求有一定数量的题目,强调这些题目之间的综合、引伸、变式、条件互换、方法雷同、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等联系,而且強调练习方法的选择,比如对后进生的练习多安排铺垫题、综合题的分步设问题、整体规范表达练习等,对中、优生应多选用跳题练习、局部练习,以提高数学思维的强度和密度。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实践探索法、讲练结合法。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输给学生,教师只能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多参与,激发学习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 四、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演示动画图形变化,一方面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形象地领悟,另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五、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参与“猜想—实践---观察---归纳---应用”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身实践,主动的、不同程度的获取知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课 前 训 练课前训练(限时3分钟) 1、若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则其常数项为_______. 2、化简:3、 4、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2:3,则它们对应角的平分线之比为____ 5、6、计算:=_______; 7、方程的解是。 8、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2cm,则它的直角边为__________ 9、已知(b≠0),那么=__________ 10、计算________________ 11、方程(x+3)(x+1)-6(x+1)=0的解是_____________ 12、在比例尺为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5㎝,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________。 13、高6米的旗杆在水平面上的影长为8米,此时侧得一建筑物的影长为28米,则建筑物的高度为__________。 14、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正三角形B、正方形C、平行四边形D、正六边形 15、计算得() A、2004B、1C、2005D、—1 在教材系统性不强,四大块知识内容交替出现,学生遗忘率高的情况下,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每节课开始时,限时三分钟尽可能完成15道内容可与本节课无关,由浅渐深的基本技能补充练习或重点知识重现的填空或选择题,可弥补不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同,做不完是正常的,课内不讲评,课后对答案,错漏题在作业前自己改正,对掌握欠佳的内容在今后可以反复出现。 新 课 引 入 复习铺垫:上节课我们曾探索过“一角一边对应相等”时,两个三角形能否全等?(设一边、一角的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如图,设A